不知不觉距离2019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只有两三个月了,成功更青睐有准备的人,早复习的人一般都会轻松过考。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19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章节知识:药物疗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19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章节知识:药物疗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097eab9a6ae97096fb9ecd7920d5cbc
2019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章节知识:药物疗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应根据医嘱给药护士必须严格遵医嘱给药,但也不可盲目执行;对有疑问的医嘱,应确认无误方可给药;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三查七对"。①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内容);②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2)严格检查药物质量,以保证药物不变质,并在有效期内。
3.正确实施给药
(1)及时用药,做到准确,即准确的药名、给药浓度、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及准确的病人。
(2)药物备好后,应及时分发使用,以避免放置过久造成药效降低或污染。
(3)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按需做药物过敏试验,并加强观察。
4.密切观察: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
5.作好用药指导:给药前护士应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护士应以轻柔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熟练的技术,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消除其怀疑、恐惧及痛苦心理。同时,指导病人用药的基本知识,以提高病人正确用药的能力。
二、给药的途径
给药的途径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情况、治疗需要而决定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吸入、舌下含化、外敷、直肠给药、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等。
药液吸收速度:最快的是静脉给药,最慢的是皮肤给药。
三、口服给药法
(一)方法
(1)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2)核对服药本及小药卡,无误后按床号顺序将小药卡插入发药盘内,放好药杯。
(3)根据服药本上的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按床号顺序,进行配药。
(4)认真检查药物质量,根据药物不同剂型采取相应取药方法。一般先取固体药,再配液体药。一个病人的药配好后,再配另一病人的。①固体药:用药匙取,药粉或含化药应用纸包好;②液体药:用量杯量取。将药液摇匀,左手持量杯,拇指置于所需刻度,举量杯使所需刻度与视线平行;右手持药瓶,将标签朝手心,缓慢倒入所需药量,倒毕以湿纱布擦净瓶口;将药液倒入药杯。同时服用几种药液时,应分别倒入不同药杯。如更换药液品种,应洗净量杯;③药液不足1ml、油剂、按滴计算的药液:应用滴管吸取药液。药杯内应先倒入少量温开水,以免药液附着杯壁,影响剂量准确;滴药时应稍倾斜滴管,以保证药量准确,1ml按15滴计算。
(5)备药完毕,应将药物、小药卡、服药本重新核对一遍,盖上治疗巾。
(6)整理用物。
(1)洗手,发药前由两人再根据服药本重新核对一遍,无误后方可发药。
(2)按规定时间,备好温开水,携带发药车、服药本进病室;按床号顺序,送药至床前。
(3)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作好解释。
(4)协助病人服用药物,确认病人服下后方可离开。
(5)对危重病人,护士应喂服;鼻饲病人应将药物研碎、溶解,再由胃管注入。
(6)再次核对。
(1)服药后,收回药杯,先浸泡消毒,再冲洗清洁,消毒备用;盛油剂的药杯,应先用纸擦净再消毒;一次性药杯应集中消毒再按规定处理。清洁药盘及药车。
(2)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1.发药前应了解病人有关资料,如病人因特殊检查或手术而禁食,或病人不在,不能当时服药,应将药物带回保管,适时再发或进行交班。
2.发药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再耐心解释,协助服药;如更换药物或停药,应及时告知病人。
3.根据药物性能,指导病人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体要求如下:
①某些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剂、铁剂,服用时应避免与牙齿接触,可由饮水管吸入,服后再漱口。
②刺激食欲的药物:宜在饭前服,以刺激舌的味觉感受器,使胃液大量分泌,增进食欲。
③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或助消化药:宜在饭后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混合,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利于食物的消化。
④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立即饮水。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以免冲淡药液,使药效降低。
⑤磺胺类药物:服药后指导病人多饮水,以防因尿少而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
⑥发汗类药:服药后指导病人多饮水,以增强药物疗效。
⑦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前,应先测脉率、心率,并注意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或节律不齐,则应停止服用,及时与医生联系,酌情处理。
4.发药后,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1、目的: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产生疗效者。
2、部位:应选择肌肉丰厚,且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最常用的是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画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3、体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肌肉放松,减轻痛苦及不适,常取的体位包括:①侧卧位:要求上腿伸直并放松,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要求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并将头偏向一侧;③仰卧位: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时采用,常用于危重和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④坐位:坐椅应稍高,以便于操作,常用于门诊、急诊病人。
4、操作方法
1)护士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查对药物,检查并取出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排气,放无菌盘备用。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3)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选择注射部位,准确定位,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4)再次查对,检查排尽空气。
5)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如握毛笔姿势,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掳角,迅速刺入肌肉内,深度约为针梗的2/3。
6)松开绷皮的左手,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推注药液。
7)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轻按进针处,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
8)再次查对,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5、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2)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3)需长期进行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避免硬结的发生,必要时可热敷或进行理疗。
4)如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1)目的: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时,需迅速产生药效,可采用静脉注射法;由静脉注入药物,用于诊断性检查;用于输液或输血;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2)部位:常用的有肘部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腕部、手背、足背、踝部等处的浅静脉。
(3)操作方法
1)护士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查对药物,检查并取出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排气,放无菌盘备用。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并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同时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和深浅。
4)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小垫枕,在穿刺部位的上方约6cm处扎紧止血带,注意止血带的末端应向上。
5)以选定的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常规消毒,待干。
6)嘱病人握拳,以使静脉充盈。
7)再次查对,检查排尽空气。
8)用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使针头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15掳~30掳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
9)见回血后,证实针头已刺入静脉,可顺静脉方向再进针少许。
10)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好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11)在推注药液的过程中,应缓慢试抽回血,以检查针头是否在静脉内。
12)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轻按穿刺点上方处,快速拔针后按压至不出血。
13)再次查对,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4)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2)静脉注射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并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有计划地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静脉进行注射。
3)静脉推注药液的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药液的性质严格掌握;在注射过程中,应随时倾听病人的诉说,观察局部及病情变化。若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则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进行注射。
4)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抽吸少量0.9%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注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证实针头确在静脉内,再更换抽有药液的注射器缓慢注液,以防药液外溢,造成组织坏死;在推注药液过程中,应定期试抽回血,以检查针头是否在静脉内。
(5)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1)针头未完全刺入静脉,针尖斜面一半在静脉内,一半在静脉外,抽吸有回血,注药时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使局部皮肤隆起,病人有疼痛感。
2)针头刺入较深,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静脉壁,抽吸可有回血,注药时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病人有疼痛感,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3)针头刺入过深,针尖穿透对侧静脉壁,抽吸无回血。
4)针头刺入过浅,或因松解止血带,致针头未刺入静脉,抽吸无回血。
(1)目的:常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用于注入药物、加压输液和输血、采集血标本等。
(2)定位方法:在股三角区,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与股动脉相交,股动脉内侧0.5cm处,即为股静脉。
(3)操作方法
1)护士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查对药物,抽取药液,排气,放无菌盘备用。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3)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
4)再次查对,检查排尽空气。
5)操作者常规消毒左手示指和中指或戴无菌手套,然后在股三角区按定位法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加以固定。
6)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90掳或45掳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抽动活塞,见暗红色血液,则提示针头已达股静脉。
7)固定针头,根据需要缓慢推注药物。
8)注射完毕,快速拔针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以防止出血或形成血肿。
9)再次查对,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4)注意事项:股静脉穿刺时,如抽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针头刺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再改由另一侧股静脉穿刺。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Linux 网络基础知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Linux 网络基础知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99680f0e48eac8a1aeaadb90447d4f4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思辨阅读表达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论层面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思辨阅读表达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论层面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988e5a05fb69634e53868891d5ee2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