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学综合素质常考内容:感觉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学综合素质常考内容:感觉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6667b06848b1bd54b9706b344054ab2
中学综合素质常考内容:感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器官就是我们的眼、口、鼻、眼睛、皮肤等,我们就是首先用这些感觉器官去认识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比如感觉他们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温度、软硬程度、质地等,当事物的属性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感觉便产生了。
1.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2.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它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觉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非所有的刺激物都能引起人的感觉,除刺激物的性质适宜外,还必须有数量限度。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当外界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分析器时,就会产生感觉。分析器的敏锐程度是不同的,即人们对刺激的感受性不同。
如一种极其微弱的刺激,一些人能够引起感觉,另一些人则不能引起感觉,前一种人的感受性要高些,后一种人的感受性要低一些。感受性的高低与大小,心理学上用感觉阈限的值来度量。
中小学树图网认为,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是经常变化的,但微小的变化往往不被人觉察,只有减少或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才引起我们新的感觉。
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