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小学数学《平均数》教案。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教师资格考试:《平均数》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教师资格考试:《平均数》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e26a27c9d06eec2c5ee256e12235088
教师资格考试:《平均数》教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通过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之后,学生已能准确地从条形统计图中去观察和收集数据,并会作简单的分析、归纳,回答相关的一些问题。树图网建议在《平均数》的教学在学生掌握、比较多组统计图数据的基础上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旧知回顾,谈话导入。
1.请学生说说统计表及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谈话:上学期期末考试,四(1)和四(2)班进行了一场数学小竞赛,最后四(2)班得了第一名。这两个班的人数和每人考的分数都不一样,怎么就知道哪个班考得好呢?老师们是怎么算的呢?(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学生回答到用"平均分"来计算的。如果提到"平均分"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及时板书"平均"两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解说图意。
2.课件出示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提问:谁套得最准?同样方法出示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并提问。
3.同时出示两组统计图。
提问:这是男女生的比赛成绩统计图,男生和女谁套得准一些呢?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质疑。直到学生说出"求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为止,这其中老师可以用前面讲到的"平均分"概念进行引导。
5.适时提问:如何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
6.学生尝试在统计图中通过移动长方块来达到大家都一样的结果。教师巡视引导,并发现方法得当的学生。
7.请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方法及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8.师总结:可以通过"移多补少"法和计算法得到"平均数"。引入"平均数"概念,并告知学生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可对多组数据进行综合比较。
三、拓展延伸,巩固学习
动手分一分
1.将学生5人一组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把十八枝小棒按5、6、7根的要求分别放到三个小纸盒内。
2.动手分一分,使每个纸盒内的小棒根数相同。看哪组最快最准地完成任务。
3.让分得好的小组发言总结。
动手算一算
1.师问:刚才大家很快就分好了,如果现在是180根小棒按不同的根数插入三个纸盒内再分一样多会怎样?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刚才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师对两种方法再进行比较,并总结。
四、归纳总结
1.通过今天的分一分,算一算,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现在谁来说一说四(1)班和四(2)的"平均分"是怎么回事?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男生女生
6 9 7 6=28(个)10 4 7 5 4=30(个)
28÷4=7(个)30÷5=6(个)
平均数:7平均数:6
在此次课程中可鼓励学生通过动手观察,从而掌握平均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基于多维度测量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H大学为个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基于多维度测量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H大学为个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6da8b9d0e1ad7a68d53f8f15275c69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6课数字身份辨设备 教学设计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6课数字身份辨设备 教学设计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82ab2cedcd5e0b313af2161cff93a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