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知识总结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人格心理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人格心理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9127ccf29ad244258536acd20d8bd20
人格心理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特质学说
特质论是以特质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人格理论,一种特质就是一个人格维度。该理论把人格看做是由许多种不同特质所构成。
特质曲线呈正态分布,每个人位于该连续体上的某一点上,大多数人是处于中间部位的
显著特征
在预测得分处在特质连续体上某一范围内的人有怎样行为表现,会把在社交焦虑表得分较高和较低的人作比较
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
著名的特质理论家
戈登 · 奥尔波特
提出研究人格的两种策略:一般规律研究法和特殊规律研究法
特殊规律研究法适用于研究个人特质
一般规律研究法适用于研究一般特质
卡特尔
采用因素分析对人格结构进行探索
五因素模型(大五)
1.外倾性(Extraversion)
2.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3.开放性(Openness)
4.随和性(Agreeableness)
5.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批评
五个因素含义存在争议
五因素模型结构:“大五加减二”
五因素模型的非理论性
亨利 · 默里
人格学
需要看做人格的基本成分
心因性需要:在某种条件下以某种特定方式做出反应的可能性或准备状态
一种需要能否被激发,取决于压力
三个重要假设
有意义的个体差异
每一种人格,不管有多复杂或非同寻常,都由几种基本特质的特殊组合产生
跨时间的一致性
跨情景的一致性
应用
“大五”
评价:自陈式量表
最具代表性: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
存在问题
伪装
敷衍和捣乱
反应倾向(社会赞许)
相关研究
1.成就动机
高成就动机者特点
对成功行为的预测
性别、文化和成就
归因
成就目标
A型性格、敌意和健康
作为人格变量的A型
敌意与健康
社交焦虑
这叫焦虑者的特征
对社交焦虑的解释
社交焦虑
情绪敏感性
情绪强度
情绪表达
情绪
情绪敏感性
情绪的强度
情绪表达
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
应对逆境
乐观主义和健康
防御性悲观主义
对特质学说的批评
特质测验不能准确预测行为
回应:数据累计
没有证据支持跨情境的一致性
回应:也许考察了错误的特质:查明相关特质
只能解释行为变异的10%
回应:10%的变异的重要性
特质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优势
可靠的实证基础,减少偏差与主观性
大量的实际应用
引发大量科学研究
批评
揭示问题行为方面缺乏应用性
缺少一个公认的理论框架
定义:源于个体自身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稳定行为方式
指的是个体差异
稳定:可跨时间、跨情景的审查
内部过程
在人的内心发生、影响这人的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六大流派
基本理论
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人格结构
运用因素分析法,把所有特质归结为三个基本人格维度
外向-内向性
神经质
精神质
生理差异:刺激敏感性与行为系统
艾森克:外向者的皮层唤醒水平通常比内向者更低
另一些研究者:强化敏感性理论: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行为接近系统和一个行为抑制系统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内向-外向性具有夸时间一致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的国家研究,都发现了三个维度
遗传对三个维度都起重要作用
气质
概念:生来就具有形成某些类型行为的宽泛的倾向
气质与人格
三个气质维度
情绪性:情绪反应的强度
活动性:一个人能量的一般水平
社交性:人与别人联系及交往的一般倾向
女孩更多表现一种努力控制,男孩更多表现一种活动气质
由遗传的气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抑制和非抑制儿童
抑制儿童:自我控制的,温和有礼的
非抑制型儿童与之相反
进化人格心理学
进化人格理论
提出者借用自然选择概念解释人类普遍存在的特征
自然选择与心理机制
焦虑与社会排斥
应用:儿童气质与学校教育
气质与学习成绩
某些气质更符合课堂要求
学生行为引发教师反应
教师有时学生的气质差异
“良好匹配”模型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取决于环境与孩子的“能力、特点、行为风格”匹配得如何
评价:电脑活动和大脑不对称性
大脑活动性测量
大脑不对称性
大脑不对成性的个体差异
优势与批评
优势
他在人格和生物学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大部分的科学心理学工作者强烈希望通过研究来检验自己的观点
批评
常常需要验证理论的局限性
气质研究中缺少一个公认的模型
相关研究
人格特质的遗传力
把环境和遗传影响分开
遗传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外向-内向性
外向性的遗传力
外向性与偏好唤醒水平
外向性与快乐
进化人格理论与选择配偶
男人想找什么女人
女人想找什么男人
结论与局限性
弗洛伊德理论
人格理论
解剖模型
意识:人们可觉察到的想法
前意识:大量可再现信息
无意识:除非极端条件,否则难以提取
结构模型
本我:自私部分,只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
快乐原则
自我:考虑现实情境,满足本我本我冲动
现实原则
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
对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限制
本能:推动人行为的强大的内驱力
生的本能(力比多)
死的本能(塔纳托斯)
弗洛伊德:最初觉得两个相互对立,后觉得两个相互结合
防御机制
压抑(最重要)
把有威胁性的内容排除在意识之外
需要自我持续的消耗能量,使自我没能量运作
升华(唯一成功的机制)
自我把危险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认可行为
自我无需耗能
替代
将冲动导入一个无威胁的目标
否认
否认接受某些事实的存在
否认越多,与现实接触越少,心理机能运作更难
反向作用
按照与无意识欲望相反的行动方式,躲开可怕念头与欲望
理智化
使用一种严格的理智而非情绪的方式考虑问题
投射
把无意识冲动归因于别人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人格的描述)
口唇期(0-18月)
口唇期人格:固着后,依赖他人,过度攻击性(长牙后固着),吸烟、嗜酒
肛门期(18月)
肛门期人格:固着后,强秩序感、固执、慷慨
性器期(3-6岁)
存在恋父、恋母情结
探查无意识
1.梦
子主题 8
2.投射测验
3.自由联想
4.弗洛伊德口误
5.催眠
6.意外
7.象征性为
应用
精神分析的精神治疗体系
评价
优势
第一个综合性的有关人类行为与人格的理论
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
推广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
批评
理论的原创性遭到质疑
提出的许多假设不可验证
忽略或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古典精神分析:相关研究
梦的解析
梦是尚未解决的冲突在睡熟时的浮现,是无意识冲突的重要线索。
梦的再现:这个梦境中反映的冲突非常重要而且悬而未决?
看起来无意义的物体和行为是否都是性或性活动的象征物?
梦的功能:为无意识冲突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出口
防御机制
幽默
倾向性笑话:一种是敌意性的,一种与性有关
如果敌意幽默可以满足我们的攻击冲动,那么当我们取笑我们不喜欢的人或群体时,我们会觉得这个笑话更好笑
可以缓解紧张,但不一定降低攻击性
新精神分析
佛洛依德理论的局限性
拒绝接受人格在人生的前五,六年就几乎完全形成
对人格的动力是本能提出挑战
不喜欢弗洛伊德的整体消极色调
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
寻求卓越:推动人们的机能
始于自卑感
阿德勒:人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建立优越感来克服自卑感
过度自卑有反作用:自卑情结,自己比别人差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过多关注
溺爱危险,剥夺独立性,更强的自卑感
忽视
冷漠多疑,难以建立亲密关系
出生顺序
头生
先溺爱,后忽视,较强自卑感
中间
对优越感的强烈追求,成就最高的
末生
被溺爱,缺乏个人主动性
卡尔 · 荣格
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心灵的最深层,包含着人类和他的动物祖先遗留下来的经验
由原始意向组成
证据:考察神话、文化象征物、梦
个体无意识:那些曾经是意识的但已经被压抑或遗忘的的材料的储存库
重要原型
女性原始意向:男性身上女性的一面
基本功能:引导人们选择另一半
男性原始意向:女性身上男性的一面
基本功能:引导人们选择另一半
阴影
比喻为人格阴影面
一部分在个体无意识中:压力的消极感情
一部分在集体无意识中:恶的神话等
埃里克 · 埃里克森
自我概念
自我心理学
自我是人格中一个相对强大而独立的部分,目标是建立人的同一性,满足人掌握外部环境的需要
同一性危机:人在某时期觉得自己的价值或生活方向不确定(常出现在青少年期)
人格发展
埃里克森:人格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其发展经历几个既连续又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
阶段2. 自主/害羞与怀疑(学步期)
阶段3. 主动/ 内疚(儿童早期)
阶段4. 勤奋/自卑(小学期)
阶段5. 同一性/角色混乱(青少年期)
阶段6. 亲密/孤独(成年早期)
阶段7. 繁衍/停滞(成年期)
阶段 8. 自我完整/失望(老年期)
新精神分析的优势与批评
优势
弥补佛洛依德理论的一些局限
为心理学领域引入了许多重要概念
影响了后来的人格研究和心理治疗
批评
使用有疑问的,有偏差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某些理论过于简单化和不完整
基本观点
人的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反对先天论
反心理主义,行为主义的支持者只关注可能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心理学的理论目标是行为的预测与控制;
生物种群之间没有本质差别,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动物的学习来探索人类的学习。
条件反射基本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应答性行为——经典条件反射,重视刺激对引起所期望的行为反应的意义
实质:建立刺激之间的联系
非条件刺激诱发非条件反射,中性刺激不诱发刺激;非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同时出现,两者之间建立联系;中性条件诱发刺激,条件反射建立
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华生的小阿尔伯特实验
泛化
消退
塑造:利用强化使行为向合乎期望的行为步步趋近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行为结果对行 为反应的意义
实验:斯金纳箱
操作性条件反射程序
正强化——增加行为——行为之后给予奖励
负强化——增加行为——行为之后撤销厌恶刺激
削弱——减少行为——对行为不施加奖励
惩罚——减少行为——行为后给予厌恶刺激或撤销正面刺激
强化物是指增强行为的各种结果
强化程序:连续式/间隔式
社会认知理论
1.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行为是由内在和外在的力量共同决定的
2.想象与自我调节
人用符号和预见来指导未来行为,自我调节控制日常行为
3.观察学习实验
1.注意过程:观察者集中注意力观察被示范的行为或活动
2 保持过程:观察者以表象或言语符号等表征形式贮存所观察 到的行为
3 复制过程:观察者模仿所观察的行为,将符号表征转化成外显活动
4 动机过程:观察者因模仿而受到强化,从而影响后继行为产生的动机。(替代强化)
应用:行为矫正和自我效能感疗法
对心理障碍的解释
小阿尔伯特实验
条件反射
行为矫正
经典条件反射
厌恶疗法
系统脱敏
操作性条件反射
代币法
生物反馈法
自我效能感:效能期望的来源
评价:行为观察法
直接观察
自我监控
他人观察
优势与批评
优势
有坚实的实证基础
衍生了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批评
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狭窄
忽视了影响行为的其他重要原因,如遗传
行为治疗师把问题解释为可观察行为的方式可能扭曲了真正的治疗
相关研究
性别角色行为的个体差异
男性化——女性化
双性化
性别类型与心理健康
性别类型与人际关系
过度共享
攻击性的观察学习
班杜拉的四步骤模型
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
暴力视频游戏
习得性无助
学到的无助
人类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应用
控制点
控制点与幸福感
控制点与健康
起源
存在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治疗:存在的焦虑
空心病
子主题 7
基本要素
1.强调个人责任
2.此时此地
3.个体的现象学
4.个人成长
著名学者
亚伯拉罕·马斯洛
动机和需要层次
匮乏动机:因缺乏一些必需的东西而产生的(会满足)。
成长需要:来自成长动机得以实现(不会满足)。
五层
1.最高:自我实现
2.自尊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安全需要
5.最低:生理需要
误解
需求层次对多数人又意义,但也有一些例外
不是进入一个层次都需要前一个层次的100%的满足
不同文化中满足没意义中需要的手段有所不同
驱动一种行为的动机可能是多种需求
对心理健康的人的研究
可以自我接纳的人
受文化规范和习俗的约束少
都有自 我实现的创造性
只有几个交心的朋友
具有“富有哲理的, 无敌意”的幽默感
高峰体验
卡尔·罗杰斯
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对自己的经历持开放态度
相信自己的感觉
比其他人更深刻而强烈地体验他们的情感
焦虑与防御
我们接触到了跟自己的看法不一致的信息就会有焦虑
潜知觉:在意识下的某一水平接受严重威胁到你自我概念的信息
防御:扭曲,否定
有条件的赞赏和无条件积极关注
多数人在有条件积极关注下长大,从而学会放弃真实情感和愿望, 只接受被父母赞赏的那一部分(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应用: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
公开和真诚
无条件积极关注
共情、反思
评价:Q分类法
优势与批评
优势
吸引了人格研究者对人格健康方面的注意
对探索心理治疗方法的心理学工作者和咨询师产生重大影响
马斯洛和罗杰斯的理论在教育,传播和工商管理领域也产生很大影响
批评
很难用科学方法确定“自由意志”对行为的影响
许多重要概念难以界定
过分依赖直觉,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的适用性有限
对人性的假设过于天真
个人建构论
凯利把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知结构称作个人构建
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于人们解释世界的方式不同
人是科学家
个人建构系统
心理问题
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建构系统有缺陷
个人建构不能说清楚生活事件时人们会焦虑
认知人格变量(认知情感单元)
编码:对有关自我、他人、实践和情景等信息进行编码的类别
预期和信念:对某种情境中会发生什么,对某种行为的后果,对某人的个人效能的预期
情感:情感、情绪和情绪反应
目标和价值观:个人目标、价值观和人生计划
能力与自我调节计划:用于改变和保持人的行为与内部状态的领会能力、计划和策略
自我的认知表征
1.自我图示:自我的认知表征,我们用它来组织和加工与子物有关的信息
2.可能的自我:对自我将来会成为那一种人的认知表征
3.自我不一致:
自我不一致理论
1.每个人都有一个实际自我
2.你还有一个理想自我
3.还有一个应该的自我
应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阿尔伯特 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治疗模式
A诱发事件
B 信念或认知
C 后果
D: 辩论:与非理性的信念进行辩论
E: 效应:用有效的理性信念或适当的情感行为替代非理性信念、适当的情感和行为
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要求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糟糕之极(灾难化)
评价:轮流呈现网格法
优势与批评
优势:
他的许多观点都是在实证研究结果中产生并得到发展的
它符合心理学的现代趋势或时代精神
批评
他的概念有时过于抽象
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型来组织和指导其理论和研究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e8c7b424c736d0cf34522654250cc6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50fcd35551384a33f17f733311a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