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e8c7b424c736d0cf34522654250cc6c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育儿观
育儿圣经
主要结论
发展主要是遗传因素的产物,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差的年头有序地交替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主要观点
实质
儿童认知发展起源于儿童自身的动作
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主动性
阶段
影响因素
成熟
自然经验:物理逻辑经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经验
平衡化
机制
图式
认知结构
同化
把外界客体纳入已有图式之中
顺应
主体图式无法同化客体时,主体改变已有图式来适应外界客体
平衡一一不平(已有图式无法同化新的客体)一一新的平衡
教育启示
重视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
为儿童提供探索的环境一一发现式学习
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开展教育活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主要观点
早期认知发展的社会起源
与皮亚杰相同:年幼儿童是积极的环境探索者
与皮亚杰不同:关于重大“发现”,非儿童独自探索能实现,需在与周围成人或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产生的
高级心理机能说(课本) : 低级一一高级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的观点: 认知发展是一个社会文化传递的过程,社会文化影响着认知发展的形式,儿童正是通过与周围有更多知识的成人和较为成熟同伴的交流合作获得了许多重要的认知技能
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的三个重要观点
最近发展区
发展的两种水平: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
儿童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现象
最近发展区也有个体差异
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
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重要的是,让儿童经历挑战而不是经历失败 !
它强调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训练或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教学要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区
学习的最佳期限
学习最佳期是以个体一定的成熟阶段为前提并且以一定的心理机能发展为条件,个体对外部影响特别敏感的时期
过早或过晚的教学对儿童的智力发展都存在不良影响
了解最佳期的线索:个体那那些处在成熟阶段但还没有达到成熟地步的特性
教育启示
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视发挥教育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有经验的同伴或成人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
混龄教育、成人在儿童发展中的支持、引领作用 (脚手架理论)
教育教学要指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太易或太难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抓住儿童学习的最佳期
古典行为主义
1913年华生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主张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用观察、实验等客观方法研究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预测和控制个体行为
儿童发展的观点
极端环境决定论者,否定遗传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 (机械论者)
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重视环境的创设(尤其在儿童早期)
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对儿童行为的塑造(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系统脱敏法))
新行为主义
1930年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行为分类
应答性行为
应答性条件反射(被动)
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 (主动)
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条件
自发的操作及紧跟其后的强化
强化理论
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在行为塑造中起着重要作用,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容易消退
强化是能增强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与条件(强化物)
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
斯金纳强调强化一定要及时
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行为矫正技术(20世纪60年代晚期)、行为塑造
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小步子、及时反馈
育儿箱的设计与使用
新的新行为主义
社会认知理论
20世纪60-70年代班杜拉
主要观点
观察学习理论
强调观察、模仿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定义
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这个过程也叫模仿
四个阶段
注意一保持一再现一动机
经典实验
波波玩偶实验
提出强化的三种模式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强调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知识、态度、期望、信念、自我效能感
局限
不适合于解释和说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复杂的、高难度的技能训练的过程,仅适用于解释和说明观察、模仿等社会性学习的过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儿童的需要发展规律与教育
缺失性需要与成长性需要
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观点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核心要点
儿童人格发展促进者必须具备的四种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关于潜意识
意识
呈现于表层的注意中心部分,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前意识
此刻不在意识中的、潜伏的观念,但经过努力,可以随时进入意识。
潜意识
真正被压抑的观念,那些观念被人格的阻抗力量有目的的压抑住,因为如果允许他们进入意识会让人太痛苦而无法面对; 比前意识更深层,且更难进入意识。
人格结构
自我
控制力
是本能的心理能量的贮藏室;是完全无意识的,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寻求即刻满足。
出生即存在,先天的。
本我
驱动力
是本我与环境的调节者,使本能能根据外界现实在适当的时机满足本能需要;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同时找到满足本我和超我的现实途径。
形成于1-2岁
超我
对自我满足本我需要的方式、方法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包括良心与自我理想;其活动遵循“至善原则”。
形成与5-6岁,或更早。从父母、老师或其他重要他人那里习得。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个性或人格发展阶段)
人格发展的动力
弗洛伊德将“性本能”称为力比多。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力比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中投放的部位不一样,弗洛伊德把这些不同的部位被称“性感带“。
人格发展五阶段
口唇期(出生- 1 岁)
吮吸、啃咬
肛门期 (1岁-3岁)
排泄大小便
性器期 (3岁-6岁)
对性器官感兴趣、恋父恋母情结
个体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潜伏期 (6岁-11、12岁)
对性的关注减弱(相对而言)
生殖期 (11、12岁一18、25岁)
性兴趣再度出现并建立成熟的性关系
个体性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评价
贡献
揭示了心理发展中潜意识的作用,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
注意到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矛盾
重视早期经验对成年人格发展的影响
情绪、动机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让我们看到了个体由不成熟、依赖到成熟、独立发展的途径与过程
缺陷
把心理发展看作是心理性欲推动的结果是不合理的
认为先前经验完全决定着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片面性
忽略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其理论建立在对神经症患者研究的基础之上,能否推广受到怀疑
启示
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
了解儿童不同时期发展的内在害求,为儿童创设适官年龄特点的发展条件,避免过分满足或不能满足。
理解儿童早期心理的无意识特点。
理解儿童对父母的情绪反应存在的矛盾。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主要观点
发展的动力
既认可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开始考虑社会和文化、心理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发展的阶段
目前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描述最全面的理论
个体发展经历八个固定顺序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生物成熟因素与社会文化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的
每个任务都有积极和消极两端,个体发展处在两个端点之间健康的人格倾向于积极的那一端
新老精神分析的比较
评价
从发展阶段上
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涵盖了人一生的发展,比较早地对成年期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多维的
从理论内容上
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主导和整合作用
重视社会因素(教育)对发展作用
对人格发展持乐观的态度(一个阶段的任务未完成,后续阶段仍有机会继续完成)
难以验证
主要观点
发展是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关注现实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实验室
20世纪40年代前的儿童发展研究:“研究儿童在极短时间内,在陌生情境中,并且面对陌生人时之奇怪行为的科学”
行为与心理是人与环境的函数 (勒温的生态心理学学,生态场论)
生态系统的四个层次+时序系统
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宏系统——时序系统
重要观点
系统内部、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发展既不是外部环境控制的,也不是个体的内部倾向性所决定的;儿童既是环境产物,也是环境缔造者,儿童与环境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网络
系统的动态变化一一时间
启示与应用
家庭养育研究:家庭系统
关注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及其之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能获得丈夫亲密性支持的母亲会更为耐心、细致地照顾孩子
与配偶关系和谐的时候,父亲也会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养育中,并且更支持孩子
高冲动型的婴儿会促使母亲对其采取更多的惩罚性或者强制性措施,俗称“儿童一母亲效应”; 母亲的惩罚性或强制性教养方式会使儿童更具有挑衅性,即“母亲一儿童效应”
关注从多个层面来改善儿童的发展环境
家园合作、家校合作、家校社三位一体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主机安全防御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主机安全防御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a34d4fe2f232e3cb5713f4995d45a66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title: 2024-11-8未命名文件 tags: 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报告鱼骨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title: 2024-11-8未命名文件 tags: 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报告鱼骨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19c198bf7435acf7735ee5051a89d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