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三章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三章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42c764a834c01e7cece78955b7d74f7
第三章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背景条件
内忧外患
内忧
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外患
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清末“新政”破产
开始
1901年4月 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6年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两年后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结果
”预备立宪“并没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危机
资产阶级发展
阶级基础
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力量
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革命活动宣传
革命组织,政党
兴中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创始人:孙中山
时间:1894年
地点:美国檀香山
中国同盟会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创始人:孙中山、黄兴等
时间:1905年
地点:东京
机关报:民报
著书立说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歌颂革命,认为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
《革命军》
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陈天华
《警示钟》《猛回头》
抨击列强,揭露清廷的卖国行为
孙中山
《民报》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反对阻碍革命的满族人但并没有明确反帝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没有明确劳动人民的地位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
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辩论
革命派与改良派
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走向胜利
黄花岗起义
1911年,黄兴 广州起义
保路风潮
1911年5月
起因:清政府皇族内阁为修建铁路筹集借款
经过: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结果: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省民众反对,尤其四川省尤其强烈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
1912年2月12日 清帝下诏退位。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终于覆亡 。
暴露的问题
主动把权力让给立宪派或官僚、旧军官
一些省份的旧官僚和立宪派改头换面维持旧政权
掌权的革命党人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都:南京
国号:中华民国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资产阶级: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共和: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失败
篡夺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提出辞职
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带领的北洋军阀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1912年4月1日 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再次革命
二次革命
1913.7
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和“善后大借款”
孙中山
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
中华革命党
1914.7
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
孙中山
社会影响弱
护国战争
1915.12
反对袁世凯称帝
蔡锷
袁世凯取消帝制
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7
段祺瑞破坏《临时约 法》,拒绝恢复国会
孙中山
被西南军阀排挤
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0.11
捍卫约法,恢复民国
孙中山
改组国民党,失败
革命意义和局限性
历史意义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它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革命斗争提供范例,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局限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性和妥协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