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十六)知识点九十七: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是弗洛伊德的继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18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十六)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18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十六)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120e4ffb7b9a830ca0e044591251977
2018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十六)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知识点九十七: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是弗洛伊德的继承者,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他的背叛者。他和弗洛伊德一样,认为人格结构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但他十分强调自我的重要性,认为自我是个人本体意识同一性的源泉,是个人适应社会环境的保证。埃里克森十分注重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人格的影响,认为人格是在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发展成长起来的。他建构了个人发展的“心理社会性发展”模型。这个模型用他的新心理分析的观点和概念说明人的发展,并把这个发展过程扩展到人的一生。
他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并分析了这一危机解决成功和解决失败分别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了引导每一阶段走出危机、成功发展的方法。具体如下: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对周围世界以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基本的信任感,这是人格健康的基础。
一个婴儿出生后迫切的需要是父母爱他、照顾他。如果他能得到合理的照顾、哺育、关切与爱护,就会感到世界是个安全而可信赖的地方,因而发展起对他人的信任的人格。反之,如果父母照顾不周,环境多变,哺喂欠缺,对他态度恶劣,就会使儿童对周围环境产生猜疑,面对新环境时会焦虑不安,形成不信任他人的人格。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这一阶段儿童开始独立处理事情,开始学会许多动作,如独立穿衣、吃饭、走路等。他们开始试探自己的能力,不愿他人干预。如果这种试探得到父母或照料者的允许,并鼓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会逐渐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出现自主的感觉,养成自主发展的人格。反之,如果父母或照料者过于溺爱和保护儿童或者是过分批评指责,对他们的独立行动表现出不耐烦,横加干涉,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使之产生一种羞耻感,而发展成羞怯与怀疑的人格。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开始把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开始对发展其想象力与自由参与活动感兴趣。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问题耐心听取并认真回答,对儿童的建议适当地鼓励与妥善处理,则儿童的主动性就会加强,从而发展了解是非的良知,培养出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父母或教师对儿童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或嘲笑、禁止儿童的建议和活动,则儿童会形成退缩、压抑与被动而内疚的人格。当儿童的主动性和别人的主动性产生冲突是,也有可能引发内疚感。
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这是儿童进入学校掌握知识、技能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的期望去完成社会任务。他们所追求的是自己的学习工作等获得成就与成绩,并因此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和赞许。儿童将会以成功、嘉奖为荣,勤奋感就会加强,进而培养起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对儿童教育不当,或屡遭败绩,或其成绩受到冷漠对待,则儿童就会自视如他人,形成自卑感,发展出自卑的人格。
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就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这些层面包括自己的身体相貌、自己以往的状况、自己的现状、环境与条件的限制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展望等。个体综合这些侧面,判断“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可以使青少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能与环境保持协调和谐,这些心理特质对青少年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接受人生挑战都是至关重要的。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抉择,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如果个体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根本就不能进行选择,不能建立自我统一性,青少年就会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就会导致角色混乱,无法觅得关于自我一致的见解。
埃里克森非常重视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并认为同一性的发展与前几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个阶段发展的不顺利,那么同一性发展就相当困难,甚至不可避免的发生同一性混乱。同一性不是在青春期才出现,儿童在之前已经形成了各种同一性,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早起形成的同一性不能应付眼前的选择和决断了,同一性的发展成为了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万代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与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一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一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
埃里克森认为个性发展和形成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中年和老年期个性仍在变化。个性的发展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在矛盾和冲突中,个人的品质和人格得以形成。某一阶段任务完成的好坏、是否完成会直接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但在后一阶段的发展过程又可以补充前一阶段发展的不足。
重点例题点拨
A.亲密对孤独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信任对不信任
A.获得勤奋感C.避免孤独感
B.克服内疚感D.建立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