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六)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六)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293ff81fc996295e8ce3bf87aaa5545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六)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①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②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有的学者把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四种基本成分。
一、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终目标,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三)教育目的的理论
1.宗教本位论
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
·阿奎那等。
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3.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等。
4.“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四)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五)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包括道德的发展。
3.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第一,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各时期均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第二,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素质要求。
第三,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⑥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销售经理半年规划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销售经理半年规划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614d6bcf03e9318109240a18697c5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