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阅读鉴赏经典主观题练习(二)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阅读鉴赏经典主观题练习(二)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不爱计较 浏览量:22023-03-14 16:33:4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阅读鉴赏经典主观题练习(二)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阅读鉴赏经典主观题练习(二)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阅读鉴赏经典主观题练习(二)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阅读鉴赏经典主观题练习(二)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413e34e378e9252ab7de3da640ae27c

思维导图大纲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阅读鉴赏经典主观题练习(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咏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篁:竹子。②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③上宫:宫殿名。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

阅读鉴赏经典主观题练习(二)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本题考查对时间意象的把握,从季节的角度看,显示时间的意象是清秋、落叶;从一天的时间角度看,显示时间的意象是日暮、月初白、流萤和孤灯。

【答案】(1)诗歌中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2)“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首联破题,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借数流萤以遣闷,其失意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尾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这首诗情景交融,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2.【答案】王维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不媚俗,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实施方法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实施方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实施方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fdf4848c83a9fbc5148b12c35043ebe

阅读能力学情分析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阅读能力学情分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阅读能力学情分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0b436bff45d9c8bbf7ecd155ed7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