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管理/培训工作总结计划《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管理思维导图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管理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217001655 浏览量:52022-11-17 18:34:03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管理思维导图

对人生的管理,制定计划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管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管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12a7a86fec0c358f50a2e0467e78746

思维导图大纲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管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 估算时间

侯世达法则

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原因:“意外”接踵而来

只有完整地执行一次任务,任务的属性由“意外”变为“熟悉”之后,才有可能顺利解决这些“意外”

提高估算时间能力

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

2 及时行动 @我

拖延

本质: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借口:“无法进入状态”

常见原因: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

本质原因:恐惧

来自内部的恐惧

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

认知性错误:认为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对策:认清并接受现实——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勤能补拙的前提是接受现实。

来自外部的恐惧

过分在意外部的评价

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

真正能做对、做好的人绝不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知道其中不易

对策:没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

紧迫感

就人的主观感受来说,时间的运动是加速前进的

因此,“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

唯一策略

现在就开始

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

总好过什么也不做

3 直面困难 @我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回避困难

合理的时间安排: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约出来的时间用来处理困难部分

接受惩罚是积累经验的起点(吃一堑长一智)

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枯燥无趣

专做简单的,回避困难的,没有完整完成任务,相当于没有效率

4 关注步骤

三思

何事(What)

何因(Why)

何法(How)

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细分、拆解任务,越具体越好

对任务的每一次“具体化”与“细分拆解”都要反复询问“原因”

例子:背单词

如果某位学生正在准备托福考试,而且已经意识到他的任务是扩充词汇量,那么他该去背哪些单词?书店里有很多词汇书,他应该选择哪一本?正确答案是:视情况而定。哪怕先假定市面上的托福词汇书都是以合理的方式收录词汇,并且确实科学、准确地涵盖了应对托福考试的必要词汇,这些书也不一定是该考生的选择。如果目前他的基础词汇量很可能相对不完整,那么他应该先想办法搞定基础词汇,再去买托福词汇书中的某一本。

这就是在回答“何事”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现在假设这位考生已经搞定了基础词汇,又选择了我写的那本《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那么他所面对的任务的“内容”就比较具体了。但是,还可以再具体一点:

扩充词汇量→托福词汇→托福核心词汇→21个单元→每个单元大约 100 个单词→一个单元分2次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对任务的每一次“具体化”与“细分拆解”都要反复询问“原因”。但这还不是很难。

有了这样的结果,就可以开始思考“方法”了。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觉得已经没什么可想的了,直接去做就是了,很可能正因如此,他们在其后的实际操作中才会显得那么脆弱、承受力那么差,以至那么容易放弃。

继续讨论上文的例子。假设这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已经决定将“一个单元分两次完成”,也就是说,21乘以2,总计 42 个阶段。那么,在这42个阶段里他应该具体如何操作呢?

▷ 先尝试做一两个阶段,测量一下完成一个阶段需要多长时间。

▷ 按照测量的结果制作一个时间表,把其余若干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填写完整(最终总是需要做一些调整的)。

▷ 背单词需要重复,所以,每3个阶段过后要留出与完成1个阶段相等的时间去复习。这就意味着一共需要花费完成56(42+14)个阶段的时间。

▷ 每完成总任务的1/3,就增加与完成1个阶段相等的再复习时间。这就意味着一共需要花费完成59(56+3)个阶段的时间。

▷ 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快速重复记忆,每次可能相当于完成3~5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由于熟悉程度的不断增加,每次重复记忆所需要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所以,预计进行3次重复记忆需要相当于10个阶段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一共需要花费完成69(59+10)个阶段的时间。

做出以上规划后,还要认真思考完成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当然,越具体越好。

▷ 每天早晨腾出一点时间。

▷ 把前一天背过的单词朗读至少 2 遍。

▷ 听录音,跟读当天要背的单词3~5遍,主要关注发音、拼写,顺带看看词义,能记多少就记多少,不求速成。

▷ 上午利用闲暇时间通读词汇列表,并反复阅读例句。

▷ 下午用专门的时间把当天要背的单词集中背2~3遍。可以一边读,一边抄,一边背,不要只是坐在那里呆呆地盯着词汇看。

▷ 空闲的时候反复听当天要背的单词,重复次数越多越好。

▷ 晚上睡觉前复习当天背的单词。

有了这种思考,随后的一切行动会因此变得相当容易。

像项目管理者一样思考

花时间落实每一个步骤后再有效分配任务、制定计划

通过关注“方法”反复拆分人物,最终确定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

5 并行串行

思考任务之间的关系

多任务操作系统

两任务并行

把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前提:足够了解两个任务;对自己有足够清楚的认识;主动并行(被动发生的并行任务只会降低效率(例:接电话))

分辨哪些任务可以并行的前提是“大任务被划分成足够多又不太多的小任务”

切分时间

比喻:处理器

一个处理器在一个时间段内其实只能做一件事,因为它只有一个个体、一个时空。而多任务操作系统把一个长时间段划分成很多短小的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只让处理器执行一个进程(Process)——尽管同时可能有多个进程需要处理。在第一个时间片里,操作系统让处理器处理A进程;时间片的时间用完之后,无论A进程处理到什么程度,都要被“挂起”(即,A进程这时不能再占用处理器资源——尽管它还是被允许使用计算机的其他资源,如内存、磁盘、屏幕输出等);在第二个时间片里,处理器处理的是B进程,时间用完之后,B进程将与A进程一样被中途“挂起”;而后,处理器开始处理下一个进程,比如C进程。把所有任务的一部分依次完成之后,处理器重新循环,从A进程开始顺次处理,直到最后一个进程。循环反复的过程中,有些任务完成了,另一些任务处于尚未完成的状态,如果有新的任务进来,只需要加入循环队列即可。看上去好像是操作系统同时运行着很多进程,而实际上,它靠的是类似视觉暂留现象的机制。

关键:进程不是按照其本质属性被划分为子进程,而是被处理器的时间片硬性划分为进程片。

例子:很酷的健身教练

如果学生迟到,马上开始上课,但不延迟下课,且正常收取费用。准时下课才能不耽误下一位客户的时间。

即便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没有课,他也不会延长那一个小时。

有效地减少一种令人恼火的情况——因其他人的错误而耽误自己的时间。

6 感知时间

李敖:事件日志(Event Log)

只记录事件本身

基于结果的记录

知道自己做过了什么

柳比歇夫: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 @我

基于过程的记录

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

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战胜焦虑

估算工作量时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

7 记录开销

三组练习

做完:筋疲力尽,心惊肉跳

养成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

8 制订预算

养成每天制作时间预算的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

制作列表,罗列任务,同时估算时间

任务太多,无法全部完成→需要选择(生活就是选择)

给任务标上权重

重新审视,修改权重,分辨“真的重要”和“显得重要”,“真的不重要”和“显得不重要”

判断是否“重要”的标准: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

理智:有趣≠有用

养成任何一个习惯都需要挣扎

9 计划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成功的定义

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如何证明目标现实可行

1 已经有人做到了

2 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现实

“已经有人做到了”,并不代表我也能做到。

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行动过程中,如果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才是理智。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计划总被变化打乱

原因:计划过于长远

对策

制订计划时考虑到变化

以自身情况分析自己适合制定多久的计划

一般来讲,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越容易实现

长期目标、人生理想固然要有,但太遥远总是看不清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要一上来就制定过长的计划,长期计划的能力需要渐渐培养

有些时候没必要做计划 @我

为什么

1 有时任务非常简单

2 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例:健身房

开始

几年前我开始去健身房,就没有制定任何目标和计划。

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反正锻炼总比不锻炼好,健康最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做了一件事——坚持。

尽管因为实在抽不出时间和精力,中间也有过几次短期的中断,可一旦忙得脚打后脑勺的阶段过去之后,我会继续定期去健身房。

虽然也有过不愿意再去的时候,但我知道那不过是我的大脑的想法,而不应该是我的想法——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就不存在什么挣扎,直接往健身房去就是了。

进阶

两年后的某一天,我突然觉得有必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比较专业的健身计划了

当我拿出纸和笔,不停地罗列细节的时候,我意识到了一个重要事实

其实,我刚开始健身的时候,完全不具备制定有效健身计划的能力!那个时候,我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哪些肌肉群相对强大,所以只要正常练习就好;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哪些肌肉群相对薄弱、特别难练,现在必须有意识地加强练习。而几年之后,我已然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合理安排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比例,也知道在什么时间段自己处于最佳状态……

对策:试错

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

不怕失败,汲取教训,自我调整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10 列表 @我

例子:去超市买东西

经验

最方便的列表工具是纸和笔

方便携带

不会因断电导致文件损坏

价格低廉

可随手写画

出错可能性小

列表没必要工整

列表一定要 随手可及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方法

如果在本阶段期间有新的想法和主意,不要更改当前列表

启用另一个列表(下一阶段任务列表),把新主意记下来

然后马上回到当前任务列表,专注于当前任务

优点

不会影响当前任务进度

完成当前任务后,“下一阶段列表”上已有相当数量、非常具体的待处理项目

❤这些源于自己的新鲜主意,求之无计,做之欢喜​

给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用来保证当前任务确实能如预期一般完成

制作可以勾画的核对列表,逐一核对,避免缺漏

例子:出门要带的东西,超市要买的东西,项目注意事项

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放弃,最常见的放弃方法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

一个人最终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精确地计划过自己的成功, 而是坚持

开始任务之前要先判断列表所代表的任务是否现实,如果确实觉得自己能够完成这个任务,那就着手去做,而且一定要执行到底

11 流程 @我 #routine

我们面临的任务大都是重复性的

流制定程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对于重复性任务)

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

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

靠进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

例子:打电话

在电话簿备注此人在通常情况下方便接电话的时间

无法确定对方是否方便接电话的时候,发短信确认(手机里存短信模板方便调用)

给联系不频繁的人发短信,在末尾加上自己的姓名

打电话前用便签/本子罗列通话要点,确保通话逻辑清晰

如果电话没有拨通

做好记录,防止自己遗忘此次沟通任务

最好用手机给对方发短信简要说明事由

换位思考:对方是否知道我的身份、电话号码?

如果电话拨通了

自我介绍

如有必要,通话过程中记笔记,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替对方着想:“您不用记 的,我只是先告诉您。随后我会通过邮件(或者短信)给您发个备忘”

在梳理流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思考个中细节→做事仔细

12 预演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万事皆需提前准备

准备不足,所以害怕

13 验收

为任务的每一个步骤设计相应的验收机制

例子:考试——小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让我们注意更多的细节,进行更多的思考,并不由自主地更为专注

这也是领导者的基本能力

流程

问自己:怎样才算“做好”

拆分子任务,子任务的验收标准可能已经自然存在,“如果这个做不好,那么下一个就没法开始”

在开始任务前写下预定的(恰当的,不过高或过低的)验收标准

在任务完成时,拿出标准对照一下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数智技术在工程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数智技术在工程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数智技术在工程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9a2de84ad9a9ceebc96385d71be9ebe

数学如何解决问题?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数学如何解决问题?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数学如何解决问题?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b17bf503628837a34235fb7a84f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