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流派思维导图

心理学流派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347907519 浏览量:1162023-10-16 23:51:00
已被使用16次
查看详情心理学流派思维导图

心理学流派详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心理学流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心理学流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6538b0e4ddfe7267c2d94cb157dafce

思维导图大纲

心理学流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精神分析流派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和动力观

早期,将人格分为

意识:由个人当前知觉到的心理内容组成,是人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里部分

前意识:是指在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我们加以注意便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

另一个方角度,将人格分为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心理发展阶段论,五个阶段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生殖期或青春期(11岁或13岁—成年)

新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冲突)/(信任感对怀疑感):感受到母亲和看护人的爱,同时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给母亲,体验到了身体的康宁,感受到了安全,于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反之,如果父母的信心不足,或育儿方式有缺陷,乳、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怀疑。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3岁)(自主感对羞怯感或疑虑):如果父母和看管他的人承认并允许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儿童就觉得自己有一种自控的能力或影响环境的能力,就会出现一种自主感;反之,如果大人不耐烦或过分溺爱而干预了孩子能做的事,或对儿童意外出现的事情采取粗暴的态度,孩子就会产生一种羞耻感,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如果儿童有更多机会向外扩展以达目的,而且父母又支持,对儿童主动提出的问题耐心予以解答,不嘲笑,不禁止,那么儿童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加强。否则就会出现内疚感。游戏活动对主动感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如果当孩子努力学习,做一些事时,得到成人的支持,勤奋感就会加强。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这时期教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同一感对同一混乱感):认识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成为理想的人,就能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得到自我同一性。不然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如果一个人不能在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建立一种友爱的关系,就会产生孤独感。另外由于寻找配偶包括偶然因素,也可能孕育着怕独身生活的孤独感。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关切和指导下一代,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感。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5岁以后)(完善感/自我整合对失望感): 这个最后阶段包括一种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延伸到自己的生命周期以外,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若达不到这个目的,就会厌恶人生,对此失望。

荣格

阿德勒

认知主义

皮亚杰:发生认知论的开创者,首次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论

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或行为是儿童的心理或行为图式在环境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从而使儿童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主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自己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来适应客观变化

平衡:是指机体通过自我调节的作用,使同化与顺应之间相互协调达到平衡的过程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

子主题 4

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行为主义流派

华生:主要观点 (1)否认遗传的作用。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一反应。从刺激可以预测反应,从反应可以预测刺激。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的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从刺激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评价 第一,华生否认意识,排斥心理现象,使心理学生物化、动物学化、机械化。第二,华生极端轻视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支配作用。 第三,华生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使心理学消除它的传统特点,即主观性,而取得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 第五,华生坚决主张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彻底废除内省法,严格使用各种客观的方法,明确地把条件反射列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中。这一见解,在促进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第六,华生的教育万能论,虽然是不正确的,但在当时也有其积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批判了种族歧视和种族优越论

斯金纳—“强化理论”,他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斯金纳的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强调儿童的外部行为, 第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强调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机制控制儿童自身的反应。 第三,斯金纳将他的强化控制理论运用于教学,采用了机器教学或程序教学的方法。就是将学习的内容编制成一套程序,逐步提供给儿童,儿童答对了,给予反馈,告诉儿童答对了。采取强化手段,使儿童掌握知识。 斯金纳的强化手段、程序教学,在教育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把人的心理、行为完全看成是受环境制约的,这种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是错误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1. 观察学习 (1)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与人格是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察学习所获得的新行为、新人格特征可以不马上表现出来,之所以能表现是受诱因、间接强化的影响,是儿童预期做同样行为的后果,这也说明了认识过程的重要作用。

(2)观察学习的过程: 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运动再现过程。④动机作用过程。

(3)观察学习的榜样效应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格就是在观察榜样、模仿榜样的过程中形成的,榜样的行为特征、行为动机、行为效果和价值,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学习行为、人格的性质和具体内容 榜样效应有四种: 1替代反应的形成。2替代消退。3反应抑制。4反应抑制的解除。

(4)观察学习的示范形式 ①行为示范 ②言语示范 ③象征示范 ④抽象师范。 ⑤参照示范 ⑥参与性示范 ⑦创造性示范。 ⑧延迟示范。

强化

直接强化:是观察者的行为直接受到外部因素的干预。

替代强化:是观察者自己本身没有受到强化,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这种强化也会影响观察者行为的倾向

自我强化:是观察者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对榜样示范和行为发挥自我调整的作用。

桑代克

人本主义

罗杰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尊重人,有发展潜能的,人应该有尊严的活着,以人为本

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

心理发展观

(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在于内部自然发展 认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是本能的冲动,儿童在来自先天的自发的能动作用下,具有一种很强的、天赋的内在潜能和继续发展的力量。同时她主张让儿童在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发展潜能,由此提出“心理(或精神)胚胎期”和吸收性心智。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儿童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和成人有本质的区别。认为儿童处于不断成长和发展变化的状态;童年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儿童虽然必须依赖成人,但是,成人也依赖儿童。“我们不应该将孩子与大人视为人生过程相连的阶段,而应该视之为人生中两个不同的形态。二者同时进行,并且相互影响对方”;正常儿童应该是独立、主动、自信、守秩序、爱工作、有能力和身心健康的。

(三)儿童具有敏感期 1.感觉的敏感期 2.秩序的敏感期 3. 语言的敏感期 4. 动作的敏感期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1.儿童人格建设阶段((0-6岁) (1)胚胎期(0一3岁) (2)人格形成期(3-6岁) 2. 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6-12岁) 3.青春期阶段(12-18岁)

(五)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蒙台梭利依据她的儿童观,主张自由教育,十分强调儿童的自选自导的学习和自动的教育。 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环境有六个要素,包括:①自由观念;②结构与秩序;3真实与自然;④美感与气氛;⑤蒙台梭利教材;⑥群体生活的发展。 2.自由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必须是使儿童获得自由,在保证自由的前提下,应注意:1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②通过独立达到自由:③在自由的练习活动中发展意志;④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社会性。 3. 蒙台梭利式的教师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自己而且具有能够客观地行事与表达自己的能力;教师必须发展自己对儿童的观察能力。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所谓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指,人类心理的发展基本上 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维果斯基强调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工具有两种:一种是人与自然交往中的工具,即“物质生产的工具”;一种是人与人交往中的工具,即“精神生产的工具”(人类语言)。这两种工具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社会文化知识,人在使用这两种工具中得到发展。物质生产的工具使人脱离了动物世界,人类语言使人的心理机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阶段。因此,儿童心理发展不再受生物规律所制约,而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创立了“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实质

维果斯基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三、教学与发展关系

维果斯基提出三个重要问题

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思想

一个是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将潜意识引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此外,弗洛伊德的理论第一次强调早年经验对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得儿童发展中的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得以凸现,对儿童早期发展和早期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但是,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略了社会因素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泛性论色彩,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泛性论而是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重视家庭、社会对儿童教育的作用。这无疑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大进步。此外,埃里克森把发展界定为终身的任务,对各发展阶段相互关系的解释上体现了一定的辩证思想。因此埃里克森把自己的人格理论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以区别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8cc48e7e0a66611e4567c8420f8a973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956281e2bf51fdd846d5690f57f1c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