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适用于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根据教育学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系统地组织和编排内容,通过详实的步骤、流程等方法介绍,全方位展示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基础知识。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归纳总结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归纳总结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74523f35f870829430fa325ae491db3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归纳总结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外部世界的刺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机体内部刺激;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感觉的一般规律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阈限:能引起感觉变化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感觉的相互作用
视觉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
暗适应:由亮到暗,适应暗的环境 。
听觉适应:适应吵闹的环境;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味觉适应:厨师做饭越做越咸
触压觉适应:戴着眼镜找眼镜
温度觉适应:热水泡脚
思维的概念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思维的特点
间接性:(通过……了解……)
借助媒介和知识经验进行间接的认识
概括性:(分析同一类人事得出共性)
不是个别事情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通过很多现象得出结论。反映的是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联系。
思维的过程及基本形式
基本过程
分析与综合 思维基本过程
分析: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把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
比较与分类 比较的基础上分类
比较:对比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
分类: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划分种类
抽象与概括 抽象的基础上概括
概括: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
抽象:提炼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
系统化与具体化
系统化: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组成系统
具体化:把概括的特征和规律应用到具体事物中
思维的形式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基本形式
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子: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推理: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
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活动的凭借物
感知动作思维(3 岁前):通过动作进行的思考
具体形象思维(3-7 岁):通过具体事物和表象联想进行的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7 岁以后):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四个基本概念
图式:认知结构,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
同化:新信息纳入图式,丰富图式—量的增加
顺应:图式不适应新的信息,要改变、修正原有图式—质上发生改变
平衡: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的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的特征
已有的知识经验
心理定势: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只看到常用功能,看不到其他功能
情绪与动机
个体的智力水平
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伴随着认识而产生的心理过程
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个人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审美标准来来评价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文艺作品产生的
情绪的分类
心境: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
激情:强烈的、爆发的、短暂的心理状态,伴随着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
应激:遇到意外刺激的适应反应
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最重要的特征:克服困难
意志行动过程
准备/采纳决定阶段
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既想又想
双避冲突:既不想又不想
趋避冲突:既想又不想
多重趋避冲突:各种想和不想
概念
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征
独特性:千差万别;例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稳定性:时间、空间稳定;例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整合性:否则分裂
功能性:决定命运
影响人格的因素
遗传
环境
家庭教养方式
自我
人格的结构
人格包括性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系统
性格
概念:态度与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后天形成的,带有道德色彩
结构
态度:对自己、他人、集体、工作以及对学习的态度特征
意志:调节行为的方式和水平
情绪: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等方面的特征
理智:认知过程
气质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典型特点:脾气暴躁、精力旺盛、鲁莽;
代表人物:张飞、李逵
多血质
典型特点: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没有耐心
代表人物:孙悟空、王熙凤
粘液质
典型特点:稳重、内敛、忍耐性强
代表人物:沙和尚、林冲
抑郁质
典型特点:多愁善感、怯懦、孤独
代表人物:林黛玉
知觉的概念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对象分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片偏差类型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针对陌生人
近因效应 针对熟人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以偏概全
刻板印象/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投射效应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以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孤立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强度大的组成部分往往决定对知觉对象的整体认识
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影响知觉的整体性
理解性
在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认识它,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
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我们的背景中鲜明、清晰地区分出来,优先的加以清晰的反映的特性。
恒常性
当距离、角度、光线明暗发生变化,人的知觉映像保持不变(相对稳定)
注意的概念
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注意力的产生
集中性:注意的持续发生
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一切心理活动都需要注意力的参与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
注意的类型
无意注意的概念:又叫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物)
强烈:巨大的声响、强烈的光线、浓郁的气味(蛋糕店)、巨幅广告
刺激物对比:不同颜色的字;“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
运动变化:霓虹灯广告、流星
新异性:南方人见到雪,东北人见到竹子
主观条件(人)
需要和兴趣:街上的美女
情绪:心情不好对什么都没有兴致
知识经验:容易被自身擅长的信息所吸引
记忆的概念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分类
根据时间分为:瞬时/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概念: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特点:时间极短;0.25s-1s,最长不超过 4s;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消退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时间很短,1 分钟以内;容量有限;7±2 个组块;意识清晰,服务于当前任务;易受干扰
长时记忆
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久,一分钟以上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形象记忆:事物的形象:大小、形象、味道、软硬
逻辑记忆:用语词概括的事物之间关系
情绪记忆:体验过的情绪
动作记忆:学过的动作
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包括是什么、为什么
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怎么做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有意识,主动自发
内隐记忆:无意识,不自觉产生
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敏捷性:记的速度快
记忆的持久性:记的时间持续久
记忆的准确性:记的对不对
记忆的准备性:能够及时回忆和再认
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分类
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形象的想象,还需要意志努力
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幻想:指向未来并未与个人愿望想联系
理想:能够实现的幻想是理想
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内容是否新颖,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去想象
创造想象:独立地形成新想象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唤起学生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