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一》由教育知识与能力网发布,主要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一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一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c759431e0b6042ce0086f2070f26d89
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你会了吗?来试试小编为你准备的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一吧。
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一
1.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劳动
B.模仿
C.学习
D.本能
2.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大学》
B.《春秋》
C.《学记》
D.《论语》
3.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4."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 人。"这体现了(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内发论
5.学校课程通常以( )的形式出现。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6.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读书指导法
7.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0.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B【解析】美国教育学家盂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C【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3.B【解析】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4.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华生,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5.A【解析】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6.B【解析】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
7.A【解析】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
8.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考生需注意区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9.D【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这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0.D【解析】略。
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3.简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4.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答案要点)
1.(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11)偶发事件的处理。
3.(1)智力正常;
(2)情绪适中;
3)意志健全;
(4)人格统一;
(5)人际关系和谐;
(6)与社会协调一致;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4.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即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即每次时间长、次数少)。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而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1)复习要及时;
(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8分,共36分)
1.材料一 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老师入了迷,问这位讲课的老师准备了 多长时间。讲课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个题的准备只用了l5分钟"。
材料二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
材料三 苏联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正式登台演出时,我的劳动实际上早已完成了。"
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
2.材料一 一篇调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报告显示,有一半的老师认为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材料二在一节政治课上,老师在认真的讲课,还时不时地在黑板上写下重点内容,而学生有一部分在学 英语,一部分在看小说,一小部分同学甚至在交头接耳,老师忽然意识到了学生的情况,说把你们无关的东西收起来,否则我就下去收走。有一个同学小声地说"讲的课有什么意思,还不是照本宣科,还不如直接划重点算了"。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现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从教育的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与材料三体现了备课的重要性。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好了课,教师便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了解透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且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系统、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也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应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把备课看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从教育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中的老师与材料三中的芭蕾舞大师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备自我的重视。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材料二中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要想教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写一份教案的问题,而且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此外还包括备教学行为、备自我、备检测等;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姿态置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2)教师教授方法单一,依然是传统的讲授法;(3)教师过度依赖教材,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4)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缺乏互动,依然是传统的"你讲我听"的角色,学生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做到:(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5)适当开展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