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知识点总结。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教育知识与能力》(四)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教育知识与能力》(四)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bd42d2a6f4913f02f73e73c908ce978
教育知识与能力(四)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教育必须为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使受教育者在徳、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系:
教育目的强调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
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 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包括“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2.教育目的在对人的培养的质量规格的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更突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
1.(国家)教育目的(设为 A):
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学校)培养目标(设为 B):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的培养要求。
3.(教师)教学目标(设为 C):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具体的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A 与B 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A 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 B 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B 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特点
ABC 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它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1.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主要依据;
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 生活本位论—斯宾塞
2.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社会本位论:
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是应该从社会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
②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人的发展只为服从社会需要;
③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起码的政治品格,生产能力的人;
④人的本性是社会性;
⑤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相对于个人而言,国家或社会是绝对和优先的价值实体。
评价:社会本位论者从社会需要出发来选择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看到了教育的社会作 用,在今天这个生产高度社会化的时代,具有借鉴作用,但只站在社会立场看教育而抹杀个人在选择教育目的过程中的作用,是片面的
个人本位论:
①教育的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的;
②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③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和需要;
④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充分的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
⑤人的本性在于自然性,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
评价:
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两大主流观点,且观点相反
1.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 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 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 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2. 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
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有根本途径);
4. 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5.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1. 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2. 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①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
②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a. 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也不是忽视的个性发展;
b. 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③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④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德育—定向和动力作用。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政和道德活动。
1. 智育—重要组成部分
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1. 体育—基础作用,其他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体育是赋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美育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
1. 指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注:全面发展不代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