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当中,教学原则的考查频率较高,大多以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原则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原则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2441b7c7aeb0b245b4abbe82b72d27c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学原则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
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贯彻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
有人很有创意地提出了“第三次学习”的概念
强调在上课听讲(第一次学习)和家庭作业(第二次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化过程”的第三次学习,该观点包含了知识运用的成分
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技巧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类的认识规律、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提出来的,也是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所决定的
对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述
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过,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闻之”更要“见之”,才能“博而不谬”
中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在教学法上强调一切知识都从感知开始,第一个提出了直观教学原则),他在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
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
乌申斯基也指出了直观性原则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正是这个道理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贯彻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直观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
也就是说,不能把直观当做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不是直观得越多越好
要知道,不管教学是否需要,一味追求直观和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刺激与时尚,必然导致直观过多或直观不当
这样做的严重结果,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时, 而且将影响学生抽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④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
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
第斯多惠也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被称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他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贯彻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题)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启发教学往往习惯于从教师提问激疑开始,其实启发教学并非只有教师提问这一模式
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动手解决实际的学习任务和问题,也是启发教学的另一条重要的途径
④发扬教学民主
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该原则在西方常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的“序”
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
贯彻要求
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历代教育家很重视知识的巩固问题,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
他指出,只顾学习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像是继续不断地向筛子上泼水, 这样是不会增长知识的
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时学习之母”
贯彻要求
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③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复杂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我国古代的墨子很重视学习上的量力而为
他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经验证明,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只有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被理解,顺利地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罗素、布鲁纳、赞科夫都持这种观点
赞科夫以自己进行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和所做的理论阐述,充分证实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行性
贯彻要求
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③恰当地把握教学复杂度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贯彻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