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必考名词解释2内容包括三教合一,复兴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主要内容归纳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必考名词解释2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必考名词解释2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0a7de2f958cec4ed7a1128ff66abfff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必考名词解释2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北宋时,儒学展开复兴的运动。
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北宋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并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统称为“程朱理学”,其核心是“理”或“天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北宋时期的程颐和程颢,他们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认为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者,王守仁是明朝中期心学代表人物,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就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是主观唯心主义
南宋心学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吾心便是宇宙,吾心即是真理”,认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与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产生分歧。
明朝中期儒学代表,心学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由二程提出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格就是深刻探究,理学家认为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而“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心学的认识论,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侵占,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本性。
心学的认识论,王阳明认为知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必考名词解释9(近代)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必考名词解释9(近代)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9f057b7d66671323765b53d224eeeae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必考名词解释8(近代)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必考名词解释8(近代)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7500c37dcdbaa43eaad850b260bbd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