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士在1884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情绪体验主要是身体变化造成的。丹麦心理学家卡尔·兰格(Carl Lange)几乎在同时发表了相似的理论,因此这被称为“詹姆士-兰格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当身体产生(生理)变化时,我们感受到这些变化,这就是情绪。”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心理学情绪理论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心理学情绪理论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390c39b8b2b98ce34a97158f6d5dc41
心理学情绪理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詹姆斯(美)认为,情绪并非由刺激引起,而是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即大脑对身体反映的反馈)
朗格认为情绪只是一种内脏反映,“恐怕只是一种对于他身体内的变化的知觉”
凯农提出丘脑是情绪中枢。其要旨是,情绪发生时,关键在于大脑皮层与丘脑之间神经冲动的往返传导
阿诺德强调大脑皮层对刺激影响的评估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人们的认识过程左右着对情绪的解释与反应
60年代以汤姆金斯和伊扎德为代表,提出了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的发生与变化涉及到三个因素,即刺激情境、生理变化和情绪经验
心理学家沙赫特做了著名的“情绪归因论”的实验,用来查明这三种因素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研究认为,外界情境或生理变化,虽然也是产生情绪的因素,但人对自己状态的认知(情绪体验),对于情绪反应起主要、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