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学教育学教学组织形式相关的知识点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教学组织形式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教学组织形式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fd7271ac2680b81d3842899ebdc31c6
中学教育学教学组织形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个别教学制最显着的优点
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所以,在个别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努力的程度不同,即使是同时上课启蒙的学生,他们各自的学习进度也会有很大差别
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
这种个别教学形式在古代学校中的普遍推行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
在古代的学校中,间或也有采用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的,但尚未形成一种制度,不占主要地位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但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导致教育范围扩大,学生人数增多,教学内容更新
传统的以个别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同时,生产工具的革命使得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由个体的、分散的手工方式转变为集体的大机器生产
生产模式的变革给教育家以启迪
生产可以同时进行,教学为什么不能集体进行?于是,西欧的一些国家便开始尝试班级授课制
17世纪初,在先进的乌克兰兄弟会学校中兴起了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
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后,班级授课制迅速推广,到l9世纪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l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由于它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
按课程表同时对全班进行集体授课,因而能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
同个别教学相比,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加快了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保证让全班学生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同班学生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便于相互切磋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积极的集体舆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和集体的思想品德
另外,各科教师轮流上课,他们在业务、思想、风格等方面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班级授课制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为了解决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l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类,即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一)外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学科能力分组
是把一个年级的学生,按智力和学习成绩分成好、中、差三组或分成A、B、C等若干组,对不同的组授以不同的课业
如对A组授以较高深的课业,对B组授以普通课业,对C组授以最基础的课业
跨学科能力分组
是根据某一年级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分成不同的A、B、C组。由于同一学生各科的成绩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不同学科中可能被分人不同的水平组
这种分组,一般只在较难学的学科中进行,如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等,其余仍在原班进行教学
(二)内部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内部分组也有两种
一种是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
即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对学生进行“诊断测验”,根据结果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丁组
甲组学生自学补充教材,乙组学生由教师上附加课,丙、丁组学生由不同的教师上基础复习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对甲、乙组学生进行附加课测验,对丙、丁组进行复习课测验
尔后各组又合并为原来的班级,重新学习新课。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分组。这样不断分组,不断合并,直到学期结束
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优等生扩大知识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另一种是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
即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根据不同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一部分学习借助视听工具进行自学;一部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其中有优等生,也有差等生,让优等生辅导差等生
另外再把一些特别差的学生编成一组,由教师专门辅导。教师还可以给各组布置不同分量的作业,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分组教学最显着的优点
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
它仍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
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
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这种方法是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提出来的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
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而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