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九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有感》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九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有感》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d2fe7d546f9203a707dac8cbfa36b22
九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有感》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秋至贞元十六年(800)春之间
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值此人祸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不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见祖业一空,兄弟姊妹失业羁旅,天各一方,于是有感而作
第一部分
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下一联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
第二部分
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第三部分
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
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抒写了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真实情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中期藩镇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关内
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浮梁大兄
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符离
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时难年荒
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世业
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九秋蓬
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辞根
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九单元:产品策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九单元:产品策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b0e45635403d24fcfcc98b6fb13a337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思辨阅读表达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论层面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思辨阅读表达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论层面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988e5a05fb69634e53868891d5ee2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