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开发,实施、内容等知识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七)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七)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54b2ee0d00660b21762ca29d3587bdf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概念
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课文是教书的主体部分
2.教材的编排
直线式编写:按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
螺旋式上升: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
3.教材的作用
①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②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根据来源
校内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
根据性质
自然课程资源
社会课程资源
根据载体
文字性课程资源
非文字课程资源
根据存在方式
显性课程资源
隐形课程资源
根据功能特点
素材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课程资源
目标模式
泰勒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泰勒原理”
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
情景模式
劳顿
1.目标评价模式,由当代课程评价之父泰勒提出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提出,把评价重点课程计划预斯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3.CIPP评价模式:四步1、背景评价2、输入评价3、过程评价4、成果评价
(一)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与值观
2.综合课程观:培养学生综合视角
3.内容联系观: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4.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
6.校本发展观: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二)核心理念
教育以为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提现科层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教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教师观
从师生与学生的关系看:新原课程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看:新原课程要求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新原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关系看:新原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发教师
3.从教学行为的改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相统
2、要以实现的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