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对于教育人物孔子的考查越来越多,整体复杂度中等,但是稍显零散,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整理下关于孔子的教育观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人物之孔子篇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人物之孔子篇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45328c4eb0dbe41f00cdd7361ee8dfc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人物之孔子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论语》(此书是孔子弟子整理孔子的言行所成,并非直接由孔子所写)
孔丘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持肯定态度
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天赋高贵、优越的思想
提出这一理论,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重大的突破,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当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孔丘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大的差别
有的人缺乏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那是因为没有受教育而且处于恶劣环境影响之下
为了使人具有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就要特别重视教育
“有教无类”作为私学的办学方针,与贵族官学的办学方针相对立
官学以贵族身份为人学受教的重要条件,以此保证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有教无类”则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孔丘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吸收学生
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干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弟子
孔丘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可简括称之为“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此话虽为子夏所述,但确实代表了孔丘的教育观点
“学而优则仕”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1)学思结合
孔丘提倡学习知识面要广泛,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
在论述学与思关系时,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启发诱导
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孔丘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自己对问题能加以思考,获得切实的领会,才是可靠和有效的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遇事思考的习惯,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提倡启发式教学
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朱熹《论语集注》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
孔丘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
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
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
比如一个方的东西,已说明一个角的样子,如果这个学生不能类推其余三角的样子
这表明他未开动脑筋去思考或者是他的接受能力还不够,教师就暂不必多讲
否则就是包办和硬灌,难于达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
(3)因材施教
孔丘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
取得了成效。他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孔丘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而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道德品质修养
所以,在他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的地位
孔丘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因此,“礼”与“仁”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人人都知道遵守“礼”的规范,他特别重视礼教
他要求学生学礼,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不认真学礼,是没有办法立足于社会的
“仁”被孔丘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也是他学说的中心思想
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
“仁”最通常的意思就是“爱人”,也就是承认别人的资格
把人当作人来爱。“爱人”并不是不分善恶而普遍地爱一切人,而是以“仁”为基本准则,有所爱也有所憎
他说:“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