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十七)思维导图

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十七)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同游生死 浏览量:32023-03-14 10:06:0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十七)思维导图

六、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一)人际关系:尊师爱生(二)社会关系:民主平等(三)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四)心理关系:心理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十七)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十七)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34dbacafdd3e20dbd7c5f4161d7fe3c

思维导图大纲

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十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六、理想师生关系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

的特点

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

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

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

心理关系

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

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教育理论综合

第五章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及其意义

“课程” 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 在西方

“课程”一词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有价值》一文中。

一般认为

美国学者博比特在

1918

年出版的《课程》一书

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

领域的诞生

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

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

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的意义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而课程是人才培养蓝图的具体体现

是实现教育目的与培

养目标的基础

它规定了学校“教什么”和“学什么”这样一个基本问题。

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二、课程类型

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

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

是指以文化知识

科学、道德、艺术

为基础

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从不

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

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

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

为学科的课程类型

又称分科课程。 它是古老、使用范围广泛的课程类型。

活动课程

亦称经验课程

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

程形态

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

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

又叫学科课程

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

发展水平

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

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

彼此分立地安排他们

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综合课程

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

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

一门学科。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 “课程”都是综合课程的形式

隶属

综合课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直通车

从对学生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

课程可分为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

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

学校

课程

根据课程任务

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为依据来划分

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

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

亦称公开课程

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

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

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

程。

“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在

1968

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三、制约课程的因素

总的来说

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社会需求

(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学科知识水平

(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此外

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

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

因此

这种课程理论又称活动

课程理论。

主张

:(1)

经验论

;(2)

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

;(3)

主动作业论

;(4)

课程组织的心理

顺序论。

代表人物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

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

完善的过程

因此

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有价值。 活动课程

理论是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

创始人布鲁纳。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

:(1)

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

和民族的利益

;(2)

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佳方法

;(3)

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

学科课程为中心。

代表人物

巴格莱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这一流派认为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

为了实现教育目的

什么知识有

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

永恒主义对此的回答是

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科教频道2024年第21周收视情况概要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科教频道2024年第21周收视情况概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科教频道2024年第21周收视情况概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da8df0545bc292acd77571903f35c57

经验与教训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经验与教训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经验与教训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7a0c80d028e75ba247385489d0f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