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制度法案史》英国法案史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制度法案史》英国法案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制度法案史》英国法案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525ccc80c41c6573ed4e7d04b217408
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制度法案史》英国法案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①公元43年-公元5世纪初,罗马统治时期。
②5世纪,“七国时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先后建立七个强国。
③11世纪,王权时期。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攻入伦敦,建立诺曼王朝,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
④14-15世纪,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和法国为了领土扩张和王位争夺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
⑤15-17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6世纪中叶,伊丽莎白一世(父亲: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崛起,如发生圈地运动,毛纺织业迅速发展。
在政治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新君主制促使王权空前强化。
在文化上,英国开始文艺复兴,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
在科技上,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直接开启了英国经营海外殖民地的历史,尤其开始建立北美殖民地
在宗教上,宗教改革的发生,摆脱了天主教对英国的控制,英语教学,加强了英国人民族精神。
⑥17-19世纪(近代),新航路开辟,英国正式进入殖民扩张时期,大量原始资本积累,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在经济上,率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在政治上,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了全球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英王:统而不治,议会:首相政治权利)
在殖民地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
⑦20世纪(现代),英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逐渐丧失工业垄断地位,被后起的美国逐步赶超。
17-19C,近代教育
17-18C建立资本制度,启蒙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
19C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
20C现代教育,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初等教育
教会管理的慈善性质的免费学校,贫儿学校,星期日学校,流动学校,免费学校。私立收费学校:妇媪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内容简单,重宗教阅读,轻计算,家庭教育
中等教育简答
文法学校
实科中学
公学(文法中学的典型)重要
简介:公学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公职人员,学生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的中等私立的贵族学校(三公一私一贵中)例: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
教育特点
1.教育对象:贵族子弟
2.教育目的:升入学术性大学的预备教育(升学教育为宗旨)
3.师资与条件:师资条件更好,设施更好,收费更高
4.教育内容:古典知识,古典语言+上层社会礼仪+体育与军事训练
5.经费:高昂的学费+私人捐赠
6.管理权:贵族与教会,校长帮助实施,不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干涉
评价:公学培育了英国很多精英人才,被誉为英国绅士的摇篮,但工学只满足贵族子弟的需要,不向平民开放是教育不平等的产物
学园(文实学校):弥尔顿设想的一种学校,称为学园,或文实中学(为升学青年、就业青年服务),实用倾向。弥尔顿写了《失乐园》,学园,借用苏格拉底学校的名字
高等教育: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是英国高等教育的标志,古典文化,私立,贵族性强。
教育管理:国家不管理教育,处于自由放任状态,教会渗透学校
初等教育
导生制重要
背景:19世纪上半叶,初等教育师资极为欠缺,教会人士贝尔和兰卡斯特创立了导生制
内容:贝尔、兰卡斯特创立。教师教-→年龄大且成绩好的学生(导生)教-→其他学生
评价
优点:学生的数额增加,弥补师资短缺,因而受欢迎
缺点:难以保证教育质量
1833年《工厂法》选择:9-13岁童工,每天必须接受2小时义务教育,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阶级子女的受教育情况。
1870年《初等教育法》也叫《福斯特法案》
背景:1870年,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提供经济基础),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英国教育大臣福斯特着手建立公立的初等教育制度
内容:
1.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
2.地方设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3.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性初等教育
4.在没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在一年内笑设校,过期者由地方委员会设立公立学校
5.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启蒙运动影响)
特点:国家与地方强制私人分离,宗教脱离公立教育
评价:该法案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到1900年,英国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沿袭18世纪旧制
文法中学(公学,针对贵族和大资产阶级)
实科中学(针对中产阶级)
普通职业中学(针对平民)
高等教育311:简答辨析
背景: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要求大学适应新的需要而进行改革
新大学运动:1828年伦敦大学成立,标志着新大学运动的开始。
特点
以自然科学为主,不进行宗教教育
由民众办理
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为工业革命服务
面向中产阶级
大学推广运动: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起关键作用
特点
加强了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方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中去
推崇自然科学知识
大学(教育)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
面向中产阶级,获得更多受教机会
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的评价
教育科学化,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传统,科学教育步入大学的讲坛
教育大众化,扩大教育对象,高等教育从此面向中产阶级子弟开放,促使社会中下层与女子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教育民主化,加强大学教育和社会的联系,强化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有什么好处?题题题???
教育管理:
事件:1833年,国会通过了补助金法,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出两万英镑资助发展初等教育。
意义:开创了国家通过拨款形式,间接干预教育的先河
重心:(建立教育管理体制、国民公共教育制度的完善)
初等教育
《费舍法案》选择
背景:1918年,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不相衔接,初等教育还没有免费,产业工人缺乏一定教育等问题。
内容:
①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
②地方当局为2-5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公立中学不免费
③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并向14-16岁的年轻人免费提供适当的学习课程和教育训练。年轻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日程内每年去继续教育学校中接受320个学时的学习。
评价:
①该法案首次宣布教育立法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
②该法案调整了中央与地方教育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行全国统一计划的可能性。
③但:并没有解决面向所有儿童的中等教育问题,也并未触及英国的双轨制实质问题。
中等教育
《巴尔福教育法》
1.背景: 1902 年,①民众需要普及的中等教育;②加强对地方教育的管理;③为了公平分配教育补助金和加强对地方教育的管理,英国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
2.内容:
(1) 教育行政管理:
①设立地方教育当局,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
②地方教育当局管理初等、中等和师范教育;
③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和控制
(2)中等教育的发展:普遍建立公立中学
3. 评价:
①促成了中央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以地方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友好合作制度。
②该法案首次强调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为建立统一的国家公共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③推动了英国公立中等教育的发展。
《哈多报告》和《斯宾斯报告》
《哈多报告》1926-1933年
11岁之前接受初等教育选择年龄分流
11岁之后,考试选拔参加中等教育,择优录取
《斯宾斯报告》选择
中等教育学校:
文法中学
现代中学(实科中学)
技术中学
设想:多科性中学(前三种的综合体)
评价:首次明确了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第一次中等教育面相所有学生(不以门第,以成绩决定升学),体现了教育公平,动摇了双轨制
教育管理:
政府与地方结合,以地方教育局为主体
中央与地方是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总结:
1870年《福斯特法案》:只普及小学
《巴尔福教育法》:1,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衔接;2建立公共教育制度—准备阶段
《费舍教育法》:1.初等教育免费;2.初等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一落实阶段
《哈多与斯宾斯报告》:11岁考试,成绩促进中等教育分流一促进阶段
1944《巴特勒法案》,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衔接,10年免费义务教育完善阶段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1944年教育法》也叫《巴特勒教育法》五星级简答
背景:二战即将结束,巴特勒,人人需要免费的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义务化)
内容:
1.加强中央对教育的领导, 设立教育部,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教育
2.加强地方教育行政权利,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衔接公共教育系统
3.5-15岁义务教育,向未接受义务教育的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或业余教育
4.向宗教教育,教师教育,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
评价:
总评:英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分论:
形成了英国的现代国民教育制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公共教育制度
进一步完善和肯定了中央与地方友好合作的教育管理体制
基本普及了10年义务教育,且中等教育免费
综合中学:20世纪60-70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平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为一种新型学校,即综合中学,工党上台发展好,保守党上台发展差,曲折发展,《斯宾斯报告》多科性中学设想成为现实
《1988年教育改革法》五星级分析
背景: 1988年,英国教育大臣贝克对英国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是英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①刺激经济发展的需要;②触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内容:1-7条
(1) 基础教育
①实施全国统一课程。 确定在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
②实施全国统一考试。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考试(7岁、11岁、14岁、16岁各一次) .注重对学生平时考察,作为学校工作进行评价的依据(教育欣欣向荣)
③基础教育实施“摆脱选择”政策。规模较大的小学,可直接由中央管辖,摆脱地方管辖(地方愿意:因为经费不用地方出,地方不愿意:因为好学校和地方没关系)
④实施自由择校政策。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打破学区限制)。
(2)职业教育:⑤建立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职业教育)。
(3)高等教育:下面同用
⑥废除高等教育“双重制”。“双重制" 指英国各类学院由地方管理,而大学则由中央管理的体制。
⑦高等教育实行摆脱政策:中央加强对高等教育控制。
评价:多维度
简要评价:英国历史上又一部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影响英国教育。1.全面改革2.触动传统
1.成效:里程碑
(1)统一课程:加强集权,统一价值观,缩小各校差距,实现教育均等,提高教育质量
(2)统一考试: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统一考试,维护教育公平,要求各校排名,加强学校竞争,方便高校录取,促进教育质量。
(3)摆脱政策:中央直接拨款,提高行政效率,狠抓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活力,促进各校竞争
(4)高等教育:扩大高校自主权,统一大学管理,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5)教育管理:加强集权,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多样化发展。
2.争议
(1)统一课程:加重师生负担,剥夺教师自主权,压抑学生的创造性。
(2)统一考试:加重应试教育色彩,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
(3)摆脱政策与自由择校:学校差距拉大,好学校人满为患,差学校门庭冷落,反而老百姓的上学选择余地越来越小。
3.总影响:
(1)对英国:教育改革历史上的里程碑。a .巩固国家权威。触动教育管理传统,加强中央集权;b 顺应自由竞争,拉开各级教育全面改革的序幕,激活市场竞争,实规多个教育创举
(2)对世界:该法案是各国教育改革的效仿和参考的典范法案。
4.对后来启示:
(1)松紧有度,有的放矢,
(2)认清方向,果断执行,
(3)及时修改,不断完善
完善基础教育:90年代初等教育的“共同化的水准”和“多样化的结构”
“共同化的水准”:保守党和工党均致力于实施国家课程,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实现提高全国教育水准这一目标。
“多样化的结构”:保守党和工党均把推进公立学校教育多样化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多样化的教育价值取向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扩大家长自主择校权。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小总结)
《1944年教育改革法》(见上)
《1988年教育改革法》(见上) →
90年代初等教育的“共同化的水准”和“多样化的结构”
选择,学生接受基础义务教育时间区分
5-12岁,1870年《初等教育法》也叫《福斯特法案》
5-14岁,1918年《费舍法案》
5-15岁,《1944年教育法》也叫《巴特勒教育法》
5-16岁,《1988年教育改革法》也叫《贝克教育改革法》
高等教育,立足于1963年“罗宾斯原则”
“罗宾斯原则”:为有能力和成绩合格的人,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1972年《詹姆斯报告》
背景: 1972年,改变原先“地区师资培训组织”(不属于高等教育) 培训师资的状况。
内容:建立全新的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计划,即"师资培训三段法":①个人高等教育、②职前教育专业训练、③在职进修
评价:
①提高师范教育地位,国家加强师范教育管控。英国撤销“地区师资培训组织”,使师范院校成为公共高等教育机构,这标志着英国师范教育管理模式的改变。
②师范教育应由“定向和非定向相结合”的体制转变为“非定向”体制。师范教育作为一个专业合并到大学教育院系、多科技术学院和高等教育学院之中。
③该报告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教师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英国的“教师教育宪章”。
1981-1983年《雷弗休姆报告》选择
1.招生:扩大入学途径,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2.课程:改革课程结构,适应职业综合化和多变化的需要
3.管理:加强专业管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承担课题
4.奖金:提供奖助学金。
《1988年教育改革法》
1.废除高等教育“双重制”。“双重制" 指英国各类学院由地方管理,而大学则由中央管理的体制。
2.实行摆脱政策:中央加强对高等教育控制。
《1992年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
背景:完全废除双重制,建立统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内容:
①国家赋予多科技术学院学位授予权, 同意将多科技术学院改名为大学,具有和大学相等的地位;
②该法案统一了拨款机构, 将教学和科研拨款分开;
③建立了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质量审查和质量评估。
评价:该法案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变革的分水岭,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的彻底终结,新型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框架的形成。
1997年《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又叫《迪尔英报告》
(1)反思现状,回顾之前
a. 高等院校规模小,入学机会还是不能满足大众求学的需要;
b.国家拨款虽然多,但平均到每个学生就显得很少。
C.高等院校的教育具有一元化倾向,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d.高等院校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索取,轻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未来21世纪战略规划。
a.加强高校为终身学习的理念服务;
b.加强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C.加强高校对个体发展和国家的回报率;
d.扩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3)评价:
a回顾总结:被普遍认为是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第一个全面回顾与反思英国高等教育。
b未来战略:这是对未来发展做出战略构思的纲领性文件。
c影响深远:该报告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立法、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等主张,正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进程。
中央管理:私立大学
特点:
有学位授予权
经费自己搞
自由自治,教学研究
地方管理:公立高等学校
特点
无学位授予权
地方当局管理
地方当局出经费
教学为主,如多科技术学院,教育学院
改革
1.《1972詹姆斯报告》改革师范教育
2.《1988教育改革法》主张脱离地方管理当局,开始废除双重制
3.《1992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升级为大学或并入大学,彻底废除双重制,建立中央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北京鲁迅博物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6dd5fb39ac0566fc4fa2033f0feb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