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五部分 找到满足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五部分 找到满足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五部分 找到满足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db90de28d74ed58213f1b85aeeb9566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五部分 找到满足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活得真实,才能活得充实。
如果我们倾向于保守,“责任”一词就会失去意义
自我觉知意味着你是情绪捉迷藏游戏的高手
所谓的“中年危机”
卡尔·荣格认为,在我们中年的某个时期,“深埋在个性下的自我觉知的星星之火开始变成熊熊烈焰。
这时,过分压抑或者隐藏起来的自我将会压倒认知本身,随之开启一段个性的混乱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寻找那个为了去发掘你可能成为的人,而放弃现在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意愿。
这也是探寻真实自我的道路。
你如何敞开心扉踏上自我探索与觉醒之路呢
首先,如果你要独自完成,“见证”真实的自己的话,你一定要客观看待
在自我觉知的过程中发展客观性,可以运用下面4组问题:
1. 谁最了解你?他们评论你是否比其他人更准确?
当他们在场时,你的表现是否和在其他场合时的表现不一样?
他们在场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情绪,而它们产生的根源又是什么?
2. 今天你在生活中最大的伪装身份是什么?
换句话来说,什么时候你的举动和真实的你最不相符呢?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陷入这样的南辕北辙呢?
面对这种背离感,你又是如何应对或补偿的?
你认为它是如何影响他人和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
3. 你在职场(或家中),最常被误解的一点是什么?为什么?
怎样才是“真正的你”?
为什么他人看不到你期望他们看到的真实的你?
你在职业生涯中犯过的最严重错误是什么,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教训?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自我觉知和勇气。
4. 如果有一个不认识你的客观观察员持续一个月每天24小时观察你,你认为他会列举出你哪三条最大优点和最大缺点呢?
你对这6个关于你的描述会有何种想法呢?
勇气可以是你花费充足的时间与你内心融洽相处的自然结果
事实上,“勇气”(courage)一词的拉丁语词根意指肉身的中心部分,即你的心脏
勇气需要强大的心灵
感受到自我提升和自我释放时会产生带来勇气的动力,并使你呈现真实的自己
由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和马丁·塞利格曼共同编撰的《性格力量与美德》一书中列举了人类的6大优点,勇气就位列其中
勇气又可以细分为4部分
1. 勇敢:
你上一次能在困境中为正义挺身而出是在什么时候?
欧内斯特·海明威把勇气定义为“压力下的优雅。
2. 坚毅:
回想一下别人可能早已放弃,你还坚持你的想法、目标或人际关系的时候。
那是勇气还是愚蠢的表现?
如果是勇气,你的坚持也产生了效果,那你的感觉是什么?
它赋予了你更多勇气吗?
3. 诚实:
你能够想象有一天,即使可能带来可怕的后果,你也必须冒险说出事实的真相吗?
诚实正直的生活是我们一直渴求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4. 热忱:
你和他人是否遇到过希望渺茫的事情,但是你对生活保持的那份积极和热忱,使你的团队在困境中能保持冷静和充满勇气呢?
勇气是会感染的,有时只要有一个人有信心,一切事情就会顺利开展下去。
解析这个方程
1.列一张“我要成为……”的清单
如果你心生怀疑,可以问自己:“我想要成为什么,而不是我需要做什么,才能在这个世界上表现真实的自我?”
2.你的影子:它教导了你什么
有时候在自我觉知的过程中,你会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阴暗面
3.赫布会怎么做呢
想想生活中一个自然勇敢的人,他拥有下列4种品质中的一个或多个:勇敢、坚毅、诚实和热忱
4.准备好去挖掘
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并在圆心写下“真实的自我”。
然后以这个圆为核心,在周围画一系列的圆
你越感觉跟自我相违背,画的圆就越多
从离核心最近的圆开始,你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时候被这层沉积物包围了?
有哪些部分是虚假的你或者根本不是你?
由内往外到下一个圆,一直到他人看到的你。
你会发现你建立了一些并不牢固的围墙,你需要把它们消除或推倒。
自恋狂并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症状
就像工作狂,它们处于许多其他情绪的十字路口
其中有些受到好评(自信和乐观),有些则受到嘲弄(虚荣和狂妄)
这是本书唯一用到了指数来论证的方程
指数是同样事物重复相乘的速记符号
自尊心的平方,已经用括号与这个世界分开了,这也是合理的
方程中的括号就像自我的两面镜子,对视而立。
自恋症是孤独的最终表现
下面是自恋者普遍存在的性格和情绪:
· 人际交流中明显以自我为中心
· 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 怀有对无限成功、权力、智力、美和爱的幻想
· 妒忌(他们经常妒忌别人或者认为别人妒忌他们,不管在哪一个团体中,他们都密切关注自己的排名位置)
· 认为自己天赋特权
· 过度敏感
· 缺乏同情心
· 不愿承担责任
· 羞耻心强(比负罪感还强,他们受外在的影响比内心的影响要大,但要让他们承受羞耻则很难)
自尊心的平方会产生特权思想,通常也会带来失望
当想着自己很独特时,你会相信自己有权享受特殊待遇
特权思想是超高期望的另一种表现,失望则是期望值过高的自然结果
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叫作“FOMO”(“害怕被遗忘”),是指人们在浏览他人Facebook网页和他们光荣事迹时的焦虑和孤独感
丢开镜子
由于自恋者倾向于把失败藏在心底,所以多数人感觉到他们对失败的反应是感到羞耻,而非负罪感
负罪感是因为你觉得做错了事情,而羞耻感则是你感到自己错了,彻底地错了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痛苦情绪,自恋者总是责怪外在事物的错误。
爱、自然、宗教、有目的性的冒险、为人父母、去经历一个超越你自身的变革,这是用来治愈自我陶醉的第一步
解析这个方程
1.稀释你的自尊心,让它不会被“平方”
2.用谦逊和同情心取代虚张声势和特权
3.改善你的环境并且拓宽你的视野
4.寻找那些比自身更宏大的东西
一个人的正直可以是另一个人眼中的牛脾气
史怀哲写道:“人不必为了要成为一个圣人而成为一个天使。
“正直”(integrity)这个词源于拉丁语中的形容词“integer”,意思是“全部的”或者“完全的”
没有人敢说正直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正直可以被净化为这个简单的缩写AIR(真实、无形、可靠)
真实
真实被定义为自我觉知和勇气的结合,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两种品质看成是正直的“好亲戚”
无形
“圣雄”甘地曾说过:“我的生活是一个无形的整体,我所有的行为都紧密相连……我的生活诠释了一切。”
正直的价值源于没有观众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做我们该做的事,坚持做我们自己
可靠
包括兼容性、忠诚,还有言行一致
如果这三个品质缺少了任何一个,正直缺口就会再现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你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你无法像平时一样很好地表现出你的正直
整合你的身份
正直就是“完整”的内在感觉,就是那种我们身上的特点合而为一的感觉
看看你自己多重的身份,然后问问自己,你是否在用生命、哲学或格言的方式把它们整合为一
能否坚持做个有责任心的人、英雄、丑角,或者调停者呢?
如果这对你来说有些陌生,那就去网上搜索一下“原型”(通常会找到6到12种不同的原型),看看哪一种最像真实的你
你可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看到的你并不一致
心理学家将自我划分为3种
(1)真实自我(不管是你自己的认知还是他人的看法)
(2)理想自我,它是你对某人(你自己或者别人)期望你拥有的特征的体现;
(3)应然自我,就是某人(你自己或者别人)认为你必须拥有的特征
这些自我的差异产生了很多矛盾
当我们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发生冲突时,
我们会对自己感到沮丧或遗憾
当我们的真实自我与他人理想中的我们发生冲突时,
我们会感到羞愧或不安
当我们的真实自我和应然自我之间出现裂缝时,
我们会感到自责和自卑
当我们的真实自我和别人认为我们的应然自我不一致时,
我们会感到害怕或者受到威胁
总之,真实自我和任何一个其他的自我的矛盾越大,不安的感觉就会越强烈。
最正直的人
不仅仅要将他们的多重身份整合在一起,
还要学着去除他们所有的符号,最终只剩下他们的本质。
当你与那些活出本质的人在一起时,你能感觉到那份我们都渴望的纯洁、无邪和智慧。
解析这个方程
1.审查你的正直度
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遵从你的良知行事。
如果你不能发掘自己的良知,你可以问问自己以下涉及正直三要素的简单问题:
· 你通常运用什么工具或资源(包括率直的朋友),来帮助你深入了解自己,更加看清楚真实的自我?
· 你最后一次花费很多精力去做一件重大的事情却不要求或期待任何回报(而且也没有因为没有受到关注而产生怨恨)是在什么时候?
· 以“你什么时候最能言行一致?”这一问题为标准,你会把你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比如父(母)亲、恋人、员工、老板,怎样排序呢?
你最能言行一致的身份与你扮演最好的角色之间有关联吗?
2.让正直成为你工作中的一个基础部分
3.试着补充“如果你真的了解我,你就会知道……”这句话
4.认清你的真实自我、理想自我和应然自我
请将一叠旧杂志放在桌上,然后拿出三张纸,在每一张上写下你的一个自我,
在第一张上写下“我的真实自我”,
第二张写“我的理想自我”,
第三张写“我的应然自我”
从杂志中剪下让你感觉最棒的照片,对应地粘贴在这三张纸上。
做完后,再拿出三张纸,分别写上
“他人的真实自我”、
“他人的理想自我”
“他人的应然自我”
现在开始想象一下,其他人用这三种方式是怎么看你的
他们看到的真实的你、他们理想中的你,或他们认为你应该是什么样子
如果这对你来说很困难或者很抽象,那就去想一个很特别的人,而且他的意见对你来说很重要
接着再剪下杂志照片,然后把那个人眼里的你的
真实自我、
理想自我
应然自我粘贴到纸上
美捷步总裁谢家华在自传体著作《三双鞋》中指出,
大部分的幸福可以分为三大类:快乐、激情和使命
对“幸福”的最佳描述
出自海曼·萨哈特牧师1954年的著作《真正的生活欢乐》,
书中提出了如下智慧:“幸福不是拥有你想要的,而是想要你已经拥有的。
他的灵感可能来自犹太教经典《塔木德》中的“知足者常富”,或许他是改写了苏格拉底的话“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对将来也一样不会满足”
判断幸福感的产生来源以及与幸福感有关的其他感觉
高居榜首的关键词是“满足感”
事实上,列表中大部分共存的情绪都与感恩、和平或对生活状态的满意有关,这些情绪都可以归为“想要拥有的”阵营
幸福会以平静或者有目的的极乐形式出现,当你超越本身需求时,它似乎来自比你更宏大的地方。
幸福是“U形曲线论”
在衡量个人幸福时出现的部分原因
人的一生中幸福感最强烈的年龄段是18~21岁,
在这之后,幸福感逐渐递减,46~50岁时跌至谷底,而这正是焦虑和挫败感最强的时期
令人惊讶的是,之后幸福感会慢慢回升,直到80岁时人们会感觉比20岁的时候更加幸福
幸福公式
和所有的除法等式一样,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是增大被除数和减小除数
成功和幸福经常被混为一谈,
成功应该定义为“拥有想要的”
成功是策略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幸福应该是“想要拥有的”
幸福则倾向于对现状的知足与感恩
幸福=感恩➗知足
心理学家在临床研究中表明,幸福感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表达和感受恩典
那些“策略上的最大化者”(受成功激励的人)的幸福感远远不及那些“知足者”
幸福的人更关注“舒适的生活”而不是“更好的生活”。
根据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如果你年收入超过75000美元,你个人的脾气和生活环境带给你的满足感比金钱的影响更大
幸福=实践÷追寻
幸福=践行感恩/追求满足感
倘若获得幸福的秘诀只是需要不断练习这种情绪,而不是奋力追求呢?
实际上这种对幸福的需求是“假设式”(if-then)想法
我们相信如果(if)我们能达到一个目标,然后(then)我们自然会变得更快乐、更富有、更美丽,这个信念背后总有一个方程
《幸福的方法:以科学方式获得你要的生活》
一书中,作者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提出了一系列可以在生活中实践的方法
她的建议包括:
经常表达感激之情,
对未来的憧憬保持乐观态度,
尽情享受生活里触手可及的幸福时光,
坚定生活目标,
巩固人际关系并作为你维系生命不可或缺的氧气。
解析这个方程
1.每年腾出时间对“想要拥有的”作总检查
《真实的幸福》的马丁·塞利格曼提倡一种称为“元月回顾”的年度实践做法。
在新年过后不久,他会抽出一天的部分时间去关注自己生活中在下列几方面的满意度:
爱情、工作、财务、娱乐、朋友、健康、创造性以及整体
然后他会根据每一类别在每年的变化画出一幅曲线图
闭上眼睛问问自己:“如果生活中少了这些方面,会变成什么样呢?
2.和幸福的人一起体味幸福
埃里克·霍弗写道:“当人们可以自由行事时,他们常常互相模仿。
经过证实,幸福是具有感染力的
3.创造正确的幸福栖息地
在《选择正确的池塘》
一书中,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指出,
我们会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做出慎重的选择,因为我们的周遭对我们的欲望和需求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或同事总是在追求全新的刺激和新鲜事物,这样可能会让你有挫败感,除非你也在不断地追寻某种目标
4.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法国小说家柯莱特对此有句忠告:“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我只希望我能更早意识到这一点。
喜悦是内心的一种态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我们愿意放弃寻找幸福,我们可能就会发现喜悦
幸福与喜悦
幸福是凝滞的
幸福可以让你微笑
幸福是表面的
喜悦是流动的。
J·D·塞林格写道:“幸福和喜悦的最奇妙的差别就是,幸福是凝滞的,而喜悦却是流动的。”
喜悦更像一种“带动全身”的情绪,它有自发性和持久性的特征
喜悦是深刻的。
爱和恐惧
“爱中无畏,完美的爱可以驱除恐惧”
这个引用自《圣经》里的句子定义了我所说的“生活中容易消失的爱”
一个可以挤出另一个,这是世界上两种激进的力量
很多科学家认为,我们所有其他情绪都是这两种情绪的衍生物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揭示出,在任何时刻我们都有两种选择:奋力进取或者全身而退。
当你牙齿打战或者想要披上保护外衣时,就进入了我们所说的自我防御状态——恐惧
生物学家布鲁斯·利普顿认为,从进化论观点看,我们总是面临着两种选择:成长或保护
现代生活的压力使我们长期处于站斗或是逃避的状态中。
受到恐惧刺激而处于自我保护状态的时候,生命持续能量的创造就会被抑制。
有关爱和恐惧有一个著名的研究叫作“吊桥上的爱情”
我们的神经系统导致了生理反应,
比如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意识清晰、突然冒汗,甚至感到恶心,
之后以爱的方式表白,尽管我们可能真的是处于恐惧的状态
所有恐惧的根源是联想
恐惧是一个反激励因素,它对创造和创新起着阻碍作用
恐惧在大多数公司是最普遍和最具感染性的情绪,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
我们害怕某件事时,会倾向于去联想我们想要或是不想造成的结果。
我们的恐惧与我们认为结果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成正比
创新是喜悦,创造是爱
创新=创造—玩世不恭
解析这个方程
1.写下与恐惧共处的指南,一次考虑一件事
套用以下几条内容,看看有多少和你自身的情况相似:
1. 首先,给你的未来画一张最糟糕的蓝图。
2. 想想每一种财务困境能造成的最糟糕情况。
3. 假设你对此情况无能为力。
4. 相信自己最终会面临失败。
5. 在恐惧中继续增加更多的经济责任。
6. 当这一切轰然崩溃的时候,想象一下你放弃你的一切和自由是什么样子。
7. 假设你的家庭没有你会支离破碎;如果你要求他们做出牺牲,他们会怨恨你。
8. 尝试告诉你的家人你已经精疲力竭,对这一切无可挽回。
9. 每当你开始有进展时,请牢牢记住这些,并且反复回想。
2.向富兰克林·罗斯福学习
“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事物就是恐惧自身,那种无法言状的、莫名的、不知所以的恐怖,瘫痪了我们去突破消化它以获取进步的大量精力。
3.实践吸引力法则
恐惧招致恐惧,而爱招来爱
对于个人和集体来说,情绪是动力的来源
“富裕”(affluence)源于拉丁语“affluere”,意思是“流入”。
让爱的河流融入你的人生,你将会看到富裕的喜悦就在后面。
4.如果有兴趣就动手做吧
按照这个方程的计算方法,当恐惧降为0的时候,喜悦就和爱相等
《积极情绪的力量》
弗雷德里克森在书中说明了,积极情绪能够对进入某种期望的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她关注的10种情绪是喜悦、感激、平静、兴趣、希望、自豪、娱乐、灵感、敬畏以及爱。
情绪和方程的合并
《婚姻的数学:动态非线性模型》
世界顶尖的婚姻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浪漫夫妇中间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关系稳定的夫妇的积极性因素是消极因素的5倍,而那些后来离婚的夫妇的这个比例只有0.81。
“仁率”
心理学家达谢·凯尔特纳发明了一个词“仁率”来发扬儒家“仁”的概念,它糅合了人性、慈悲和善良等多个层面
将自己、别人和生活中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就是“仁”。
因此仁率中的分子就是在某一特定时段我们慈悲慷慨地对待别人,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次数,而分母就是我们自私而又阴险的次数
比起积极因素的重建作用,消极因素对于人的心理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作用。
我们生命中的损耗和消极经历对我们的影响是积极经历对我们影响的2~4倍。
我们的数学等式中需要把积极因素定为消极因素的3~5倍的原因,
因为少量的消极性会抵消掉大量的积极性。
在一个以恐惧为基础的工作环境中,每当你因焦虑或沮丧而苦恼时,一个健康的做法就是去找至少3个积极因素与之抗衡。
建立在不切实际的期望上的积极思考会带来更糟的结果。
期望越大,相应的失望也可能越大
懂得正视你面临的挑战,然后想象如何面对这些挑战,估计你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明智,可以帮助你减少焦虑感,而不至于让自己卷入消极的旋涡中
否定那些不可思议的事并不能解决问题,可是紧抱不放也不是办法
恐惧+沉思=焦虑症发作。
当你的情绪朝着一个方向失控地旋转时,想要通过精神自身的力量让它朝另一个方向旋转几乎是不可能的
解析这个方程
1.做一个积极性的自我测试
10大刺激积极性的情绪包括喜悦、感激、平静、兴趣、希望、自豪、娱乐、灵感、敬畏以及爱
10大消极情绪则是愤怒、羞耻、鄙视、厌恶、尴尬、内疚、厌恶、悲伤、害怕以及压力
2.花一天的时间列出一张积极性与消极性的清单
往你的口袋里放至少30根橡皮筋。
在一天中,每当你开始以积极的(或消极的)方式思考的时候,就将一根橡皮筋绑在你左手腕(积极)或者右手腕(消极)上
不要因为一次的结果而责备或者提醒自己。
只需默默地把橡皮筋绑在手腕上,继续你在做的事儿,如果你刻意去注意它的话这个方法就不灵了
3.辨明生活中的某个消极元素并且真诚地向它施加积极性
积极性不一定是指非凡的大事,但是在日常生活或组织中养成能保持下去的新习惯可以传导给其他人,产生一种“蝴蝶效应”,将积极的涟漪扩散至全世界
4.将约翰·戈特曼的研究运用到你的人际关系中
约翰·戈特曼发现行为婚姻疗法的持续效力通常来自以下三种策略
增大被除数
(1)在二人没有起冲突时创造积极的因素;
(2)在你们起冲突的时候增加积极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当你们的意见相左或者在困难时期寻找积极的方式进行沟通;
减小除数
(3)在解决冲突时减少消极性的因素,也就是说,不要说一些你事后会后悔的话
当你感到疑惑的时候,去请教比你聪明的人吧
我问他的问题是:信仰和理性是否有矛盾
首先,他说那些认为“要找到信仰,就必须把所有的思想都抛掉”的宗教领袖都是在走邪路
佛祖曾对他的信徒说:“不要仅仅因为信仰而忠诚于我,最好要想清楚。"
不管什么时候,当我们变得太依赖我们的智力时,就会失去和自己心灵智慧的联系
信仰开采心灵的智慧,智力挖掘思想的原因,而信念是心灵和思想的交汇点。
思维活跃和心灵成熟是通往信仰的正途
把我们的定义搞清楚
信仰
是一种可能没有明显证据的信赖
像理查德·道金斯这样的无神论者就提出,信仰是“没有证据的信念”
多项事实证明,在很多情况下,药用安慰剂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部分是因为我们相信得到了某种能够治愈我们的药而产生的信仰
社会科学家乔治·瓦利恩特提出,信仰来自信赖的情绪,而可能来自第六感的信念事实上是一种认知
我们所有人都会信仰或者信赖某些事物,无神论者也一样,信仰存在于他们的思想中、本质中、宇宙中,以及所有事物中
回想一下你生活中一些根深蒂固的信仰,你就会看到有一根纽带联结到支撑这个信仰的信念系统。
世界宗教学者卡伦·阿姆斯特朗在她的力作《上帝的真谛》中警示大家,信仰(和宗教)是“从来不该用人类所拥有的理性能力去解释的”
那是智力要做的事
信念
混杂有经验证据
动机心理学导师格雷格·布雷登把信念定义为“接受我们脑子里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和我们心里感觉是真实的东西后所产生的一种确定性”。
当我们的信念改变时,我们对事物的信仰也会受到影响
信仰可以治疗困扰
我一直都很钦佩量子理论科学家,他们拥有哲学和物理学的双学位,不言而喻,这承认了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解析这个方程
1.通过你和信念的关系来校准你的心灵和思想
当你说“我相信它”时,你通常是运用了你的知识理智地说出来的
当你说“我信任它”时,你更可能是从心灵某处而不是从外在的依据出发
2.信念是信仰方程的关键
这个方程的基础是在你心灵深处的声音与思想告诉你的有逻辑的话之间维持平衡
“尼西亚信经”的主旨就是将你的心灵给予你的信仰
即以“我信任……”开始,而“信经”这个词来源于两个古老的词“给予”(give)以及“心灵”(heart)的结合
3.用信仰浇灭疑惑
4.要实践,不要一味地宣扬。
5.找寻魅力。
从根本上来讲,智慧就是一个减法似的美德,而不是加法
当普通人在累积的知识里迷失方向时,智者能过滤学过的知识
艾略特曾写道:“我们在知识中迷失的智慧去哪儿了?我们在信息中丢失的知识又去哪儿了?
智慧就是简化生活的复杂性,将分散的东西集中到核心
如果我们足够聪明地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就可以找出它的平方根,也就是核心
就像你从这个方程中看到的那样,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加,智慧也随着增加,只是增量会逐渐减少
人生中经历我们称之为“啊哈体验”的几个关键点
生物学中,当一个物种在其进化当中形成了一个不可预见并且是革命性的巨大突变时,这就叫作“间断平衡”。
这意味着智慧不仅是运用我们经历的一个品质,它也会因我们是否培养了创造灵感的能力而变化。
对大多数数学家来说,这是指,当灵感在t1阶段时,给你一个大的或是许多小的灵感
解析这个方程
1.每日诵读静思祈祷
“上帝,请赐我宁静去接受不能改变的,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并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尼布尔因创造了这一静思祈祷而出名
2.开发你的经历
“经历”和“实验”有相同的语言词根,这并不是巧合
请拿出一张纸,列出10条你生活中最具启发意义的经历或实验
从每一条中你可以学到什么教训?你发现了什么智慧可以把它们应用到今天的生活中
3.对事不对人
经历的平方根通常表示我们可以超越个人的因素
4.了解什么活动最能激发你的灵感
经历带来智慧,灵感就是让智慧在特定时刻创造量子飞跃
每当我在和困扰作斗争,或者当我的良心被啃噬的时候,我就运用两种有同样分量的情绪
一是,我对从这些经历之中能学到什么感到好奇
二是,我在好奇心当中掺杂了一些信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a22832470b2860422e8670dd763724d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五章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五章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f6a0d03f765faada73875b1cd64cad0